-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客家地区的水母娘娘
□ 吴浣
汀州小城中有条巷子,叫仓下巷。巷子的命名,是因古时仓储多设于此而得名,比如常平仓、社仓等。巷子里有口井,井不深,水质却很清澈。而今仍有人前来汲水,供饮用、洗涤。那养于井水里的红色金鱼,不仅可见,还显得耀眼。井后面有个神龛,供奉着水母娘娘神位。
城墙下的巷子叫乌石巷,巷子边有口井。井圈稍高于地面,井口已用木板盖上。后面城墙上挖了个坑,便当作神龛,仍写着“水母娘娘神位”。旁边是水门,即城墙下开设的门,供排水之用,当然也可供人出入,走几步路,就到城墙外的河边了。河对岸,是水东街。水东街下段左边巷子里有口井,井后也有小神龛,是水母娘娘神位。井圈高出地面,有几十厘米,是圆形的。井口盖了木盖,但从缝隙中往下看,颇有深度。城中水井甚多,想必还多有神龛,供奉水母娘娘。
水母娘娘,顾名思义是与水源有关。汪曾祺在《水母》中记述,“在中国的北方,有一股好水的地方,往往会有一座水母宫,里面供着水母娘娘。这大概是因为北方干旱,人们对水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为了表达这种感情,于是建了宫,并且创造出一个女性的水之神。”汪曾祺笔下的水母娘娘是有造型的,即一个俊俏的小媳妇。客家地区的水母娘娘则大都只安神位,而没有塑像。长汀三洲古镇共有东宫、南宫、西宫、北宫、中宫五口水井。其西宫井水质甚好,除供饮用外,还适宜酿酒,被称为神奇千年酒井。井中水位略高于外面地表,可见水源充溢。其所供奉的,仍是水母娘娘。由于以宫称井,便以为曾有什么宫殿之类。这个宫,其实就是水母宫,是用来尊称水母娘娘的。虽称宫,却一样的是宫门矮小,类同于土地公、社公。表明对水源之神的尊敬、敬畏和感恩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