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城四堡“七吉节”
□ 邹善水
农历七月初七日,中国人俗称这天为“七夕节”,也称“乞巧节”或“女儿节”。这是我国一个传统节日,起源于汉代。“七夕”最早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古诗十九首》收录了《迢迢牵牛星》的诗,便是记述“七夕”的例证。
连城县四堡镇雾阁、田茶两村邹姓村民,把农历七月初七日称为“七吉节”。“七吉”是指天、地、东、南、西、北、中七方吉祥,万民大利。“七吉节”与四堡雕版印刷业有关。史载,明清时四堡有雕版印书作坊200多家,刊书1340种。雾阁、田茶两村目前仍保存完好的子仁屋、文华堂等古书坊24座。在雾阁、田茶两村有农历七月初七日“七吉晒书节”的传说。
现今的雾阁村和田茶村,是浑然一体的大自然村,现有人口7000余众。历史上曾叫“四堡里龙足乡”。在村东海拔千余米高的东嶂山(鳌峰山)中有个地方叫边峰岩(也称巅峰岩),岩下山涧流出一条东嶂溪,溪的源头有个百亩山场,山上长满绿油油的青草,是个放牧耕牛的好场所,当地村民自古都把此地叫“湖竹里”。相传,历史上的龙足乡人每年过“七吉节”时,都要先经神宫庵到边峰岩迎观世音神像,再经湖竹里庙堂焚香祭祀,然后返村举行隆重的庆典活动。村民在七月初七日前三天要刷洗家具、打扫卫生、吃素连续三天。到七月初八日全村开斋,摆流水席喜迎八方宾朋亲戚。村内从初五至初八日连续四天在天后宫唱大戏,在村中安置道坛举行上刀山、跳青哥等文体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