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神木任风雨


图为郁郁葱葱的古樟树。

□ 邱明

村美如画,此处景色尤佳。

远眺九侯峰峦起伏,峦谷云端常有禅林梵音飘绕,俯瞰山凹雪湖鳞波烁烁,近览聚星堂傅氏宗祠一脊横卧。宗祠之地,必讲堪舆布局,择风水宝地而筑。祠堂乃村美傅氏开基祖于明朝洪武年间所建,历经明、清、民国,至今已600余年矣。聚星堂白墙、灰瓦、翘檐,具有浓厚的明代江南建筑风格,占地15亩,厅屋厢房纵列,几横几进颇有气势。祠堂坐南面北,院门侧开西向。门前左首有巨石突兀,状如蛟蟒盘旋,石崖有青葱叶茂的百年桂树,一片风水林环衬其后。石壁刻有“藏龙”二字,人称“藏龙石”。藏龙之处,必有伏虎。果然。祠堂大坪右侧,地梁有褐石崛起,长丈余,高二尺,俨似虎踞,村人以“卧虎石”名之。左青龙、右白虎,天然巧合。院坪宽阔,正前方一口半月池,波微澜碎,塘水澄碧。

山风送爽,啸然有声,迎风徐行,见月池右下山岩,竹木森森,绿荫葳蕤,正是乡村水口所在。蓦然入眼,有巍巍一株参天古樟,绿苔斑驳,遍体沧桑,径阔数围,高耸峥嵘。

默默仰望香樟古树,耳畔风声疾起弱歇,宛若五声八音回旋,丝竹管弦萦绕,曼妙铿锵,香樟古树的吟哦咏叹让人痴醉。

屏息倾听,自觉脉搏跳动,肺腑气息,被古樟导引,随天地的呼吸节奏起勃吐纳。思绪浩渺,心境却安然恬静,仿佛有晶莹水珠,自清凉的幽洞崖壁,一滴一滴沁入囟门,脑腔中唯有明澈空灵的叮咚回响。无限幽思,叮咚叮咚,在中枢神经的曲折回路里漫发透散。

古樟前立有石碑,魏篆劲道,一看便知乃高人题勒。听村人云,当初请书家拟写“千年古树”四字,书家摇头慨喟:树寿千年,当以神尊。于是整衣盥手,焚香置琴,蘸墨挥毫,横撇合规,点捺循度,龙蜷蛇曲,翰墨焕彩,“千年神木”,四字赫然。

人类文明史,五千载而已,香樟古树却立世千年,得日月之精华,宇宙之灵气,历桑海之变,看斗转星移,超凡脱俗,入神出化。眼前的千年古樟,青葱华丽早被岁月剥脱,历尽劫难躯壳瘢痕累累,风刀雪剑馈赠它的是苍劲,是古朴。盘踞虬结的枝干身架,向宇宙洪荒昭示,向天地人铺展,这是没有被尘沙湮灭的不朽骨骼,它的凛然正气就是傲岸与神圣的凝结。它的葳蕤葱郁是用自己躯干内辛酸如血的液汁洇染。乡人用崇敬膜拜的心情,在山崖镌刻下巨大的“寿”字,并将寿字描红,寓意山石树木,天、地、江、河,还有人,和谐共寿。

沿着石阶缓缓而下,巨大的树冠笼罩,湿润带有芳馨的负氧离子氤氲生发,在如此美妙的树荫里信步,是多么难得的享受。然而待我转身回头再看古樟,顿时惊愕。古樟居然是在石径崖壁间生成。尽管生长空间被岩石挤压,却以不屈的韧劲在一道道石缝中扎进根须,吮吸大地母亲的乳汁,获取源源不绝的力量与恶劣的地理条件抗争。终于它挺立千年,成为参天巨树,原本纤细的根茎孕育成庞大的躯干,将坚硬的岩石分割、包裹、有机镶嵌,岁月与共,风雨同济。树中有石,树石一体。它们外表粗糙褐绿,苔结鳞网,质地内蕴却是石的硬,树的韧,以桀骜不训打造出自然界的奇观异景。

古樟屹立荒野却不孤寂,石径两旁,有千百竿翠竹簇拥,还有小叶榕、紫弹朴、白桂木、樱木石楠、红豆杉、黄金桂一二十棵老树护卫。这些老树,树龄亦在几百年间。它们质朴无华,或起伏昂首、或盘根错节。它们中有夫妻树,同枝连理,惹得山藤羡慕也来缠绕依偎。它们中曾遭雷劈电击,躯腔焦黑开裂,依然干绿叶碧。它们高矮不一,粗细不一,形态不一,唯一相同的是它们以原本脆弱的生命挑战严酷的自然裂变,以无比顽强的毅力与古樟一道历尽沧桑劫难。它们是胜利者,它们活着,还将继续活下去。默睹它们沧桑的面容,我报以的除了敬畏还是敬畏。

倘若将这里的景致与园林类比,一样是潺潺流水、浓浓树荫、萋萋芳草、啾啾鸟鸣,写入山水画卷,都会给人美不胜收的享受。

楼台亭榭,曲径通幽,池荷翔鱼,闲适恬淡。放纵一下心神,让喧嚣的灵魂得以片刻的安宁,返璞归真,崇尚天然,想象感受的是闲情雅兴,园林流淌的是欢快的生活变奏曲。

岩壁石径,斑驳苍朴,骨节虬结,根须蔓延,生命的修行阳光,灿烂的流金岁月被浓缩成寂寞风霜,陪着风雨长大,就是陪着时光变老。凝固静态下的古树群笼聚着精气神的光辉,恰似舞蹈的造型,渴望生命的呐喊。萌发感受的是精神气节,古木神树演奏的是激昂的命运交响曲。

有村人说这棵香樟树是文丞相亲手所植。文天祥曾经在此短暂屯兵,企图“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时值正月,天寒地冻,不是理想的植树时节,他戎马倥偬,也不太可能于石缝中特地植下一棵香樟幼苗。“万里歧路多,一身天地窄”。存一人之身,得一孔之见。境地宽窄,全由心造。经历不同,感觉各异,对事物的感受见仁见智。然而文天祥一身浩然正气,“是气所磅礴,凛然万古存。”文天祥“如精钢之金,百炼而弥劲;如朝宗之水,万折而必东”。他的忠义气节为国人钦佩,种种民间传说与附会,都是出于景仰出于爱戴。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这是文天祥所吟的《正气歌》。三伏炎日,强烈的光线透过神木的枝叶缝隙,洒漏成斑斑点点的光晕,化作文天祥与神木的古老传说碎片,精彩的历史断简,供后人凭吊,感觉冥冥中就有这种天地正气悄然回荡,令我自内心涌出的除了尊崇,还是尊崇。

“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悠悠我心忧,苍天曷有极!”

“四海一何局?九州安所如!万里不足步,轻举凌太虚。”千年神木听凭风雨,造就了它审美,造就了它的格局。岩崖中还有石刻,字迹漫漶,仔细识辨,是“慎思”二字。我在岩下慎思,也在静观神木,静观自己。时间仿佛凝固。我觉得与神木交往最好是虔诚静听,用情感与神木默视,以意念同神木交流,用灵魂与神木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