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嫁出去的女儿不是泼出去的水
□ 张淑蓉
结婚后第一次回家,我还是像以往一样和长辈打完招呼就径直走进自己的房间,妈妈不在家,到处都是灰尘,我觉得不习惯就开始乒乒乓乓地打扫起卫生。可是奶奶却一直在那叫:“不要你打扫了,刚来就忙个不停,等你妈回来再说吧,先下来坐一会……”以前可从来没这样说过。
晚饭时间到了,爸爸还在忙鱼塘的事,我感觉很饿,就自己动手去家门口的地里摘青菜准备做饭。邻居看到后很惊讶:“女儿来做客还要自己煮啊?”我怎么现在就成了“客人”了?回来也称之为“来”,而不是“回来”,看来真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了。
记得去年年底我拿结婚证给奶奶看的时候,她哭了:“嫁人了就不一样了,回来一次是一次了。就像你姑姑,当时嫁的时候她还在我们家附近的中心小学教书,觉得后天就会回来教书,所以一点都不难过。可是真正嫁了,把东西都搬到连城去的时候,才开始难过。后来是经营她自己的家,每周才回来一次,现在一家人去上海,半年甚至一年才能见一次了……还是儿子好啊,娶了个媳妇进门,就可以天天看到……”奶奶这样一说,我的眼泪都快流下来了。
身为媳妇的妈妈每天得照顾和我们住在一起的92岁的奶奶,准备每餐饭菜,打好洗澡水,帮她洗澡,洗衣服,打扫房间。
同样身为女儿的她,自己94岁的妈妈,也就是我的外婆,前几年腿摔伤了,在床上躺着,妈妈却不可能每天回去照顾,因为相隔较远,所以去一次只有一次。经常半个月就会过去帮外婆洗澡,整理房间,换洗被单,煮了一顿午餐。本来这是女儿该做的事,可外婆感动得不知道该说什么。
我百思不得其解,便问了妈妈,原来在我们这里,老人一般是儿子照顾,女儿没有义务,所以说照顾奶奶是本分,照顾外婆她觉得就是情分。难怪结婚的时候出门,我笑嘻嘻地和爸妈敬酒,被同族的一个叔叔说:“你这样就不行了,哪有这样出门的!应该挤出几滴眼泪,女儿养这么大现在嫁出去,你父母该多难受!”
其实我更想说的是,嫁出去的女儿不是泼出去的水,父母并没有和其他人一样来讲聘金,我们家是民主的,女儿儿子是一样的,以后公公婆婆要照顾,自己的父母也应该照顾,两边都是自己的家,都应该是“回来了”,而不是“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