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牢基础 提升能力 规范答题

——中考历史冲刺阶段复习建议


□龙岩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高卫平

一、基础过关

省中考历史试题中基础部分还是占了相当比例。要获得理想的考试成绩,前提是基础扎实。因此,注重主干知识的强化巩固仍然是后阶段的基本任务。考生需对照考点再次重温相关史实的记忆,“知道”“了解”层次的简单识记和简要梳理来龙去脉线索;“理解”“说明”“分析”“简析”“体会”“认识”层次的全面把握历史事件的原因背景、主要过程、结果影响及事件间的内在联系。无论哪个层次的详略要求,都须明确考点所处的历史时期及阶段特征,不混淆不张冠李戴。也可以针对新增考点或考点层次要求有变化;逢五、十周年的考点;一些热点专题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统一、党的革命和建设历程、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科技创新与社会变迁、民主与法治建设、中外历史上重大改革等进行相关知识的重点强化与巩固。

二、训练能力

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的训练,都要注意材料提供信息的提取和概括,回答问题时都离不开史论结合的要求。可适当限时性地做一些史料信息解读与概括类的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通过做题,不断地总结经验,掌握读题、审题、解题基本规律。如带着问题读材料,读导语、正文、出处、注解等,关注标点符号(分号、省略号、句号)前后的文字,圈出关键信息,注意材料中反映的核心主干知识、历史要素(时间、地点等)、中心句,表示顺序、程度、总结性的文字。考生须收集并选择典型性的例题,主要是近3年省中考试题中的选择题、辨析题、材料分析题、论述题,并特别注意非选择题试题的相关答案与要求,反复阅读、学习与实践,了解省命题基本格式与非选择题的设问层次,真正理解题意和答案要求,努力使自己的训练与省统考试题达成较高的契合度,防止盲目做试题。

三、规范答题

考生注意非选择题有“依据材料概括”要求时,一定不能原文照抄。可以改变一些文字措辞或对文字表述顺序稍做调换来进行答题。材料分析题思路从抓中心入手,通读问题和材料后,概括出本题的中心,然后从中心着手,根据材料和问题进行答题,这可以让考生最后一问的回答不至于偏题、跑题。书面表达时做到问什么、答什么,并把问题要点进行标注(如果答题卡自身有标注就略过此步)。论述题按大、中、小观点准备都可拿到相应的分数。答题时,遵循三段论格式,即观点、论述、总结。每一段都另起一行,有利于阅卷。最后的总结千万不要漏了,但须注意不能照搬观点,应作文字表述变式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