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模型 高效备考

——中考化学冲刺阶段复习建议


□连城县林坊中学 罗月旺

一、建构知识结构模型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基础自然科学。为此,可以从物质的组成与结构、性质与变化、制备与应用等方面建构知识的结构模型并抓住知识的内涵本质。比如,物质的组成与结构方面的知识包括:元素、化合价、物质分类、化学式、分子、原子、离子、原子团、原子结构、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硬水软水、合金等,其中溶液的本质是溶质与溶剂有限度地混合;物质的性质与变化方面的知识包括:身边化学物质的性质、基本反应类型、金属活动性、燃烧、爆炸、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计算、潮解、催化剂等,其中质量守恒定律是基于化学变化过程中原子的规律性重组;物质的制备与用途等方面的知识包括: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某些元素或物质与人体健康或社会发展,物质的检验、除杂,身边化学物质的用途等,其中实验室制取氧气是药品体系、仪器体系、操作体系和结果分析的整体认识。

二、建构学科思维模型

化学学科有其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从元素视角和微粒视角建立认识物质及其转化的“宏微符”思维方式。比如,从元素视角对物质进行分类和有序的研究。分类研究物质体现在同一类属的物质,其化学性质具有相似性,这种相似性就是物质及其转化的规律性;有序研究物质体现在三个维度,包括物质的组成与结构、性质与变化、转化与应用及其之间的关系(简称为“构性用”关系);从微观角度看,物质的化学变化本质是在一定条件下,原子的规律性重组;某一化学反应的质量关系及其计量关系是一定的,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的化学变化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利用化学变化可以获得新物质。

三、建构解题思维模型

中考试题的解题思路,首先基于真实情境提取有效信息并与已有知识进行整合,其次运用学科思维方法进行分析、推理,最后运用学科语言进行准确表达。试题的信息呈现方式包括:文字、图表、符号,特别是图表信息要学会读取、转化和整合。中考试题的典型题型包括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实验探究题、化学反应的流程图题、图表信息题、物质结构题、物质转化题等,针对性质不同的题型要总结解题需要的必备知识和思维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