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策略 科学用时 精准复习 从容应考
——中考语文冲刺阶段复习建议
□龙岩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李晓菁
受疫情影响,2020年中考学科总复习教学打破以往常规,采用线上与线下授课相结合的方式。中考延期,全体考生唯有调整策略、科学用时、精准复习、从容应考,方能赢得中考、赢得未来。
一、科学用时,提升效能
(1)合理用时,增进语感。每天充分利用早读或晚读时间,背诵文言语篇、段落以及1-2首古诗词,读背译文,读鉴赏类文章,重视古诗文作品内涵的理解,加强语感。
(2)精选习题,保持题感。每天至少完成1~2篇与教学进度相匹配的阅读练习,题目应是源于近三年的中考卷及福建省九地市的质检卷。在保证训练质量的同时,同学们也能更深刻体验中考阅读题的题型、思维和答案。
(3)广泛阅读,积累素材。结合时代背景与社会热点,每天坚持阅读老师推荐的3~5则素材或名言,明确分析并掌握材料的类型、观点、内涵和使用方法。
二、 精准复习,从容应考
(1)把握动态,适应变化。
2020年语文中考卷将出现微调,如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运用、古诗文阅读、名著阅读等模块在题型、分值、考查范围上出现相应变化,应引起广大考生重视。
(2)文言基础,以本为本。考生们应把课文中的古诗文读懂读透,并结合语境进行辨析运用,平时多做专项强化练习。加强审题训练,明确答题方向,对关键词和踩分点保持敏感性。古诗文阅读在中考卷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影响甚广。考生们要明白“知识在课内,运用在课外”的学习原理和考查规律,多阅读课外文本,尽量读通、读懂,掌握文本所传达的富有正能量的内容、思想、情感、哲理或优秀品格。
(3)多样文本,策略为上。中考卷中的阅读文本复杂、多样,需要掌握各种文本的阅读策略和复习方式。记叙文阅读应多训练文本细读的能力,提倡“沉浸式阅读”“深度阅读”等阅读理念,提升理清思路、概括要点、内容探究的能力,要学会深入文本体悟作品中的形象、情感,学会品味作品的语言,切忌大量刷题,一味追求所谓答题套路;说明(议论)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要关注文章的基本观点、感情倾向、作家立场,训练筛选信息、解释信息和整合信息的能力。此外,非连文本应充分把握材料之间的关联性、异同点,阅读图表要注意信息比对。同时,建议考生们通过复习7~9年级教材的课后练习,掌握与中考考点相契合的题型,多关注设题方式、答题要点和答题规范。
(4)精耕细作,提升表达。
①重视审题,明晰写作材料的旨意,揣摩命题意图、写作指向和写作要求。
②慎拟提纲,文体选择、文章立意、素材运用、篇章结构等在草稿或提纲阶段就需胸有成竹,在写作过程中才可做到主题突出、结构清晰、文从字顺。
③追求立意,立意的高低是作文得分的关键。平日应多阅读,关注时事(疫情),细心观察生活,开阔眼界,提升思维的高度和深度,增强写作的创造力。
④融通方法,需切合文体。记叙文侧重锤炼细节、人物刻画、情节丰满、情感真挚、立意高远;议论文侧重观点鲜明、有理有据、素材迁移、结构严谨(并列、对比、层进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