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岩高村:岩岩树范,高山仰止

图为省级传统村落——漳平拱桥镇岩高村俯瞰。 巫秋善 摄
□ 陈龙林
岩高村,其方言称“ya ge 坑”,后谐音为“迎固坑”,“迎”作“赢”理解,意为胜过以往。又有说该村最早开基的是李氏人,其祖祠对面的白花尖高山上有个大岩洞,故名“岩高”。而在三进岩高、触摸到古村落的灵魂之后,我更愿意用“岩岩树范,高山仰止”对村名作新的诠释。她是一块璀璨的文化瑰宝,静静地安卧于漳平拱桥博平岭大山深处,其所蕴含的高尚、高雅的传统文化气质树立了崇高风范,令人敬仰,使我有感而发赋之予新的含义。
走进岩高村,一个似山寨的拱门上书“岩高”二字,给人一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感觉。过了村门,眼前豁然开朗,一片开阔的桃花源般的古村落徐徐铺展开来:在村庄的“中轴线”两边,古厝依地势而建,有的阡陌家园,美美与共;有的层层叠叠,像“小布达拉宫”;有的偏安一隅,独步风光,好一幅美妙的“岩高山居图”!在这寂静的古山村里,可望青山绿水,可见袅袅炊烟,可闻鸡犬之声,蓦然间一阵愁绪得到慰藉,仿佛回到了儿时在农村老家生活的情景。
岩高古厝为富有特色的闽南建筑风格,局部结构就地取材进行改变,而成闽南建筑的另一风貌。总体布局为“四合中庭”式即“四合院”,由一至三个庭院串联组合起来,且多为一进院落。现有保存较好的明清时期古建筑18座。外立面是壳灰抹面墙体,青砖空斗墙;顶部为土行风火墙,略有平整成几字形。山墙可防火、防盗,有墙眼,看起来更美观。建筑体内有精美的木雕、漆画、灰塑,作品题材有人物、花鸟、虫鱼、瑞兽、山水及书法等,体现了岩高黄氏在明清进入发展鼎盛时期,富户辈出,科甲蝉联,人文荟萃。
岩高古村落大部分为黄氏人家。据《岩高黄氏族谱》记载,开创岩高黄氏基业的,名义上是永福吕坊黄氏七世王抄,实际上是祖妣吕氏:这个女子在丈夫外出谋生不知所终的情况下,于明隆庆三年(1569)携带着王抄的血脉——两个年幼的儿子秀峰、永峰回到娘家岩高居家度日,思非久计,便得高人指点向父亲讨一块山地,名曰“坊坪”,建厝为栖身之所,是为金钩厝(宁贻堂)。又在近旁买地建“来宜堂”祖祠,尊奉王抄父亲攀禄为始祖。岩高黄氏自永福吕坊开基迄今450多年,传20多世。
岩高黄氏肇基之后渐渐兴旺,传至四世赓辉,生平积德忠厚,便置有田产千计。至八世黄灼华为雍进士(生员、秀才的别称),时为岩高四大谷富之首,有“万四四斗”之称,收租范围至大菁洋、永福、隔顶等地,在内黄固建厝端恺堂。
九世黄丹上(凌云)、黄玩上(玉书)、黄发其(玉启)三兄弟为黄灼华之子,均为贡生。他们除各自建厝(书院)、竖石旗杆外,又于嘉庆二十四年(1819)在祖祠宁贻堂左边和在后坪头兴尔公祠合竖旗杆各一座;黄正如,庠生,亦为岩高四大谷富之一,有“万叁叁斗”之称,建有2座厝、1座学堂;黄叶占,庠生,于雍正年间建聚星楼。大门对联为:“诗书经世术,孝友政家谟”。意为诗书是治理国事之术,孝友乃匡正家室的策略,彰显了传统文化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情怀。下厅两边窗户又有两副对联,一副为“士农工商认一字便是吾家肖子,仁义礼知全四德即为宇内完人”。这是一则很好的家训,教育子孙们要有一业维生之本,无论是读书的、种田的、做工的、经商的,都是传承父辈志趣的“肖子”;遵守仁爱、忠义、礼仪并勤学,以增长见识等伦理规范,便是世上完人,此乃儒家的人格追求。另一副为“门外喜无题凤字,堂前唯有读书声”,意为外人不敢嘲笑自家子弟为“凡鸟”而感到欣慰,看到他们在家里正专心致志地读书,相信必成有用之才。二楼厅堂摆放一个古色古香的神龛,供奉着列祖列宗的神主牌位。凭栏远望,岩高古村田园风光尽收眼底。
十世黄泽华为庠生黄叶占之子,亦为庠生,他的五个儿子开椿、开颜、开焕、开馨、开蟾为嘉庆到同治年间庠生。雍正年间黄泽华建了一座很气派的德明堂。正门石门楣上刻“毓秀钟英”,意为凝聚天地之精气,山川秀美,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大门两侧边石门楣分书“培兰”“植桂”,显示对培养子孙人才的重视;两边斗拱下还雕有两只螃蟹,寓意富甲天下、八方招财、勇猛威武、纵横天下……明德堂是一组三庭院建筑,蔚为壮观。右庭院精致拱形门楣上书刻“玩鹤”二字,寓意延年益寿,代表长寿、富贵。路边散落的建筑构件刻有“敦诗”“说礼”,主张诚恳地学《诗》,大力讲《礼》,按照《诗经》温柔敦厚的精神和古礼的规定办事。
十一世黄秉元(黄开地)为庠生,于道光年间建久贻堂。据坊间传说,太平军到来时曾火烧一次。大院门楣上刻书“独步风光”,显示主人对古厝面向独一无二的优美风光的满意。大院下厅门边墙上书一副边联:“家存诗礼心存德,堂茂椿萱砌茂兰”,表达“家里存有诗礼,心中存有美德”“堂上父母健在,阶下子孙兴旺”的高雅志向和美好愿望。边联内又各书有一副独立长联:
其一
遵司马公遗训,盛德日滋,不外修身两字;
守东平王格言,春风时至,总由为善一端。
其二
何须钟鼓庆乔居,伯吹埙,仲吹篪,自是无穷乐韵;
唯有诗书传旧业,父言慈,子言孝,不愧有祖家风。
第一联训示子孙要遵司马光遗训,修身养德;守东平王格言,为善快意。第二联劝勉兄弟要和睦相处,和谐共鸣;诗书传家,父慈子孝。这些都是非常好的家训家风,意境优美,令人向往。墙沿有诗一首:“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出自北宋汪洙所编《神童诗》,浅显而美好。
面对这些充满传统文化气息的古厝群,推断主人必定是有文化之人。果不其然,查阅《岩高黄氏族谱》,岩高黄氏一族明清时期出了庠生16人,雍进士2人,贡生5人,国学生31人,监生2人,一个小山村竟然有功名人物56人!尽管这些只是秀才之类的各种不同称呼,但是在封建时代已经很了不起了!黄氏先祖们拥有大量的田产,这是他们能够建起这些价值不菲的古厝群的经济支撑。丰厚田产的物质基础和饱读诗书的精神文化相融合造就了岩高古村落文明。
岩高的古厝群是历代黄氏先祖们勤俭持家、苦心经营、接续奋斗创下的家业,记录了黄氏家族在岩高的创业发展史,承载了黄氏人尊宗敬祖、耕读传家、天人合一的中华传统文化精神追求。在当今城市化的浪潮中,年轻一代的黄氏后裔们不忘初心,坚守祖业,成功申报入选第四批省级传统村落名录,这是对先人们最好的纪念。期待岩高村以此为起点,做好保护传承开发,让岩高古村落这一明珠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夺目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