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新型职业真正健康发展


□ 蔡庆阳

春节期间,和一位朋友聊天说起,他的孩子毕业于某国内知名大学,去年放弃了一份很好的“铁饭碗”岗位,自己出来创业,当了一名数字视频策划制作师,朋友刚开始也是激烈反对,担心孩子养不活自己,但孩子很努力,凭着自己的热爱、执着和努力,目前月收入近五万元,朋友也就打消了疑虑,理解了孩子的选择。

时下,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型职业大量涌现,比如婚姻家庭咨询师、营养搭配师、心理陪护师等,同时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快速发展,也催生了游戏开发师、数控程序员、网络写手等新型职业。这些新型职业具有明显的特征:大量集中于现代服务业;职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带有科技互联网属性等。新型职业的不断催生与发展,不仅拓展了人们自由职业、追逐梦想的空间,也为社会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相对于已经喷涌而出的新型职业,社会对此的共识以及职业制度设计,却还远远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主要表现在:一些人从思想上排斥新型职业,把各种新型职业视为另类,甚至带着偏见或歧视;社会职业制度体系没有完全向新型职业开放,缺少必要的职业技能等级评价、职业保障体系、职业教育培训、职业监管等制度;相关部门忽视对新型职业的调查研究,新职业界定、规范、评价缺乏理论和设计支撑。这些认识的偏见和制度的缺失,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新型职业能否真正得到社会认可,新型职业能否真正健康发展,关键是社会对其要有公正、包容的态度,并给予热情的呵护。诚然,一个新型职业要想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可并被人们所接受,需要一个过程,但如果这个过程过长,就会一定程度上阻碍新型职业的发展,这就需要我们用改革的思维、创新的意识和开放的心态去接纳和呵护各种新型职业的出现。

同时,有关部门和单位还要精心培育和保障新型职业,大力拓展就业规划、职业设计和保障体系。要通过制度创新把新型职业纳入到职业统计体系中,防止出现职业“黑户”。要根据新型职业出现的领域和规模,制定新型职业扶持保障政策,通过职业技能评定、职业体系规划、职业能力鉴定等措施,促进新型职业健康发展。此外,把新型职业人才纳入社会人才资源库中,出台政策措施,真正让新型职业和新型职业人才脱颖而出,占据应有的一席之地,促进社会职业的大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