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蛮体魄 文明思想 思辨表达

——2021年全国新高考Ⅰ卷作文题简析


□ 谢亮超

2021年全国新高考Ⅰ卷作文题,紧扣建党100周年这一宏大主题与“五育并举”中的体育话题,既很好地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又切合每一位考生的实际,还蕴含了多种写作任务意识。

一、勘透材料逻辑,逐层深入

2021年全国新高考Ⅰ卷作文题以毛泽东发表的《体育之研究》的一段话为主要内容,材料分为三个层次。层次一着眼于人的身体机能变化,目的是引出“强”“弱”的变化;层次二在体育锻炼可使人的身体机能发生良性变化的基础上,把人的变化聚焦至强弱之变,引出强弱变化之理;层次三在层次二强弱变化之理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强者不必自喜,弱者不必自悲,因为强弱会变化。

在新文化运动中,《新青年》的文章都是思想启蒙的钟声、救国图强的号角,因而《体育之研究》自然不会被读者当作单纯谈论体育的文章。文章在讲透体育道理的同时无不对人们有着强烈的激励色彩,个人的除弱变强就是民族的除弱变强。而“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者,自然会被人们联想为目前还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大山;强弱变化、此消彼长,正是那个时代最想表达、最能感染民众的理想。因此,在行文时,我们需把握材料的切入点并建立相应的逻辑线索,建立体育与变化的关系,以体育对人身体的改变为起点层层深入,阐释体育对于塑造人格、锤炼意志的重要意义;然后再以体育为起点,深入开掘体育精神的哲学、社会学内涵,将目光投向对人生价值、社会国家现状的思考,才能使文章有足够的纵深空间,摆脱常规思路的窠臼,体现优秀的思维品质。

二、强化思辨分析,类比延伸

“深思辨”是指面对材料所提供的现象和事件,要有正确的逻辑思维能力;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多分析这些现象背后的联系,合理客观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充分表现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强弱之变的认识上,毛泽东的论述还蕴含着极强的思辨性,如果说“滥用其强”“勤自锻炼”是属于个人的主观态度与行为,那么顺应“天之诱”则涉及对客观事物发展规律与趋势的把握。强弱之变与是否“滥用其强”“勤自锻炼”相关,也与是否顺应“天之诱”密切相关。这些都给考生提供很好思考的切入点,如何将这些问题厘清则很考验考生的思辨功力,也能检验一篇作文是否写得深刻透彻。行文时,在体育(喻体)和其他事物(本体)建立尽量多的相似点或可比点,做到类比延伸。假如把经济设定为本体,从阶段性角度来说,身体的发育期就对应经济的发育期,身体的快速成长期就对应经济的高速发展期,身体的成熟期就对应经济的饱和期。从锻炼的规律性角度来说,体育锻炼和经济补短都需要循序渐进,都需要讲究平衡,都需要发现新的弱项,都需要坚持不懈。

三、紧扣任务要求,合理表达

2021年全国新高考Ⅰ卷作文题的任务与前几年一直进行的情境任务不同,这次的作文题没有设置具体的情境任务,只是在材料的结束指明任务。作文题写作的目的实是提倡体育锻炼,我们的议论文要就事论事、就事说理也必须紧紧扣住这一“体育之效”来谈。但是题目提示“以上论述具有启发意义”,“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和感悟”,言外之意很明显:不光只是就事论事,更应有启发性的感悟和思考,即拓展发散。唯有挖掘出题中的深层意蕴文章意境才能开阔,眼界才能高远,也才能更自由地发挥和个性表述,成就一篇好的考场作文!

(作者系福建省语文学科带头人,福建省优秀教师,福建省考试学院特聘高考试题评析专家,龙岩市高中语文学科专家团队领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