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大学承担着老年教育的重任,但长期以来陷入“一位难求”的尴尬,对此市政协委员建议——

持续扩大老年大学办学规模


□记者 池银花 刘玉荣

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和老年人绝对数量的增多,如何进一步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已成为一个亟待关注的社会问题。今年,致公党龙岩市委员会撰写了《关于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三点建议》等提案,希望加强对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关注。我市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现状如何,政协委员们又提出了怎样的建议?11月18日—19日,记者进行了采访。

据统计,2019年我市中心城区60周岁以上老人共17.6万人,占常住人口的30.3%,预计到2025年,这一比例将达到35%。

近年来,为解决老龄化问题,我市制定实施了《龙岩市“十三五”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推进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发展老年教育以及建立低龄老年志愿者队伍开展帮扶活动等一系列措施,着力实现老年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老年人日益高涨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仍存在不少差距。致公党龙岩市委员会关注到,全市公共文化设施体系建设不够完善,老年人文化生活形式单调,尤其老年大学学位不足,成为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一大制约。

“听说老年大学都是以前有单位的退休人员才能申请上,我们普通的老百姓想去读老年大学就别想了……”19日,记者在街头采访中发现,很多人对老年大学的“入学门槛”有误解。然而,尽管老年大学有教无类,但常常是“一位难求”。

据致公党龙岩市委员会的委员们介绍,我市中心城区老年教育主要依托市老年大学。目前,市老年大学共有8个教学点,含中城分校以及6个社区、1个企业教学点,现有学员3946人。由于老年大学报名人数逐年增多,老年大学的学位已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数据显示,至2019年底,全市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51.9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6.3%,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委员们认为,老年大学“一位难求”的局面将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多而进一步加剧。对此,致公党龙岩市委员会建议,要持续扩大老年大学办学规模。

“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把老年大学校舍建设纳入重点民生工程,切实解决老年人教育场所需求。”市政协委员们建议,要延伸办学地点,以社区为单位,在充分调查辖区老人教育需求的基础上,整合辖区内闲置的活动场所,通过打造“一社区一专业”“一社区一特色”形式,吸引辖区以及周边的老年人参与老年教育,切实缓解老年大学上学难问题。

同时,保障老年教育师资力量,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在职教师、行业协会、社会机构专业人员、退休有专长人员、社会文体能手参与老年教育或从事志愿服务,引导在职教师积极开发、开设面向老年人的实用性、休闲性、娱乐性、文化性课程资源,积极承担老年大学的兼职授课任务。

此外,市政协委员建议,要构建智慧型老年大学,依托e龙岩等互联网平台,开设老年大学网络课程、线上选课服务,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智慧型老年大学,解决老年大学入学难的问题。

针对公共文化设施体系建设不够完善,老年人文化生活形式单调的问题,致公党龙岩市委员会还提出实施闲置整合、以奖代补、多方融资等方式,拓展老年文体活动场所;构建“多元平台”,发挥不同领域老年人余热。

大力倡导老有所为,充分发挥老年人的智力、经验、技能优势,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如,实施“老年教育银龄工程”,招募各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老学者、老教师、老艺术家志愿服务老年教育;组建“银龄志愿服务队”,组织不同领域的老专家、老领导、老中医,积极参与社区矛盾调解、舆情预警与化解、技术服务和参谋咨询、公益医疗服务等;成立特色志愿者服务队,引导老年人在文明劝导、旅游咨询、医疗服务、秩序维护和垃圾分类等工作一线服务,培育一批老年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增强老人的参与感、荣誉感和成就感。

(本系列约6篇,此为之一,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