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粽子


□陈笑莲

母亲是包粽子能手,她包的香菇肉粽和碱粽特别好吃;每年端午节,母亲都要包好多粽子,分送给住在城里的子女和亲戚们,每当大家称赞母亲包的粽子味道很美时,母亲布满皱纹的脸上总会露出满意的笑容。虽然我们一年四季随时可在市场上买到红枣馅的、蛋黄馅的、香菇肉馅的味道不同的粽子,但怎么也比不上母亲亲手包的粽子。一提起母亲的粽子,每一次都是幸福满满的感觉,如同走进了母亲含笑的眼眸,因为那里有希望,有快乐,有甜蜜,有等待……母亲的粽子也成了我永远也抹不掉乡愁的印记。

包粽子是一道十分烦琐的活,小小的粽子,做法却很有讲究。母亲每次包粽子,都喜欢用新鲜的箬叶;包粽子前一天,母亲把新鲜的箬叶和晾晒过的棕榈叶放进滚烫的柴火大锅煮烫十分钟左右,取出来用清水洗净后浸泡备用,这是包粽子完成的第一道程序。第二天凌晨,母亲就得早早起来,把淘过水的糯米分开放进两个大脸盆里浸泡、滤干备用,一盆泡发的糯米放入适量的茶籽碱,很快拌过茶籽碱的糯米变得金黄而闪亮;另一盆拌入事先用柴火爆炒过的香菇肉馅。一切准备就绪后,接下来就是包粽子了。只见母亲拿起一片粽叶在手上比画,如果粽叶不够大,会再加上一至两片摆在一起,熟练地将摆好的粽叶叠成一个小尖斗,然后将拌好香菇肉馅的糯米用勺子舀入小尖斗中,再把粽叶两端包起来,然后用手轻轻地拍几下,最后用准备好的棕榈绳一圈一圈地捆绑结实,不到半个小时,母亲就包好了一大串粽子。

包粽子过程看似简单,其实将粽子捆绑结实也是一门技术活。包好粽子的最后一步就是煮粽子,包好的香菇肉粽与碱粽要分开煮,以免互相串味,粽子放进滚烫的大锅里要持续煮两个多小时才能熟透,其间可打开锅盖“翻两至三次”,剥开热气腾腾的粽子,糯米的韧性、箬叶的清香、美味的土猪肉香,立刻勾起我舌尖上的美味,阵阵香气扑鼻的粽子瞬间在唇齿间荡漾开来;凉透的碱粽,金黄透亮的粽子身,沾上少许白糖或蜂蜜,吃进嘴里,甜透了心房。

岁月雕刻着母亲的身体,染白了母亲的头发。前些日子,70多岁的母亲得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痛得下不了床,甚至都无法走路,我送她去医院做小针刀、针灸、理疗,足足住了半个多月,出院时还没完全恢复,母亲身体变得越来越瘦弱,步履蹒跚。回老家后,母亲安静了一段日子,最近腰椎有些恢复,腿脚也灵便了,勤劳习惯的母亲开始在我面前唠叨,端午节快到了,粽子要包几斤米?买多少香菇?买多少五花肉?其实这些她心里都有数,只是想让我陪她去买粽子食材,同意她端午节继续包粽子;我知道母亲的身体状况,但我更了解她的性格,端午节包粽子、送粽子已成为母亲的一种无法改变的习惯,也是母亲的一种暖暖情意,当我被迫点头答应的时候,母亲开心地笑了,那发光的眼神,如同成了我眼里的老小孩,而我却成了母亲眼里永远长不大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