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茶统筹促进龙岩乡村振兴的实践逻辑
■许晓东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坚持绿色发展方向,强化品牌意识,优化营销流通环境,打牢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近年来,龙岩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深入践行“三茶”统筹发展理念,将茶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来培育。通过推动茶文化繁荣、茶产业升级和茶科技创新,龙岩市不仅实现了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还带动了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
一、以茶文化铸魂立根,厚植乡村振兴底蕴
龙岩种茶历史悠久,茶文化底蕴深厚。漳平水仙茶作为乌龙茶类中唯一的紧压茶,其制作技艺可追溯至清朝道光年间,独特的纸包茶造型和精湛工艺传承至今。武平绿茶也拥有数百年历史,在客家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传统的茶亭、煎茶食等习俗承载着当地百姓的生活智慧与情感寄托。龙岩斜背茶,生长于海拔千米的高山,其独特的“锅炒热揉”工艺形成了高香醇厚的品质,背后蕴含着世代茶农对自然与茶叶特性的深刻理解。悠久的茶文化是龙岩茶产业发展的根基,也是乡村振兴可挖掘的宝贵精神财富。
为传承茶文化,龙岩市培育了众多非遗传承人,如漳平水仙茶拥有国家级传承人在内的多位非遗传承人。在创新方面,将茶文化与当地红色文化遗址文化等特色资源结合,开发出“漳平赏花品茶红色休闲之旅”“漳平赏花品茶踏青休闲之旅”等茶旅线路,入选全国茶乡旅游精品线路。此外,打造茶文化着力点,以生动形象传播茶文化,提升品牌影响力,让古老的茶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为乡村振兴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以茶文化铸魂立根,新质生产力为其注入创新活力。龙岩种茶历史悠久,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新质生产力促使龙岩市在传承茶文化时不断创新形式,开发出特色茶旅线路,让古老的茶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厚植乡村振兴底蕴。
二、以茶产业强基固本,夯实乡村振兴根基
以茶产业强基固本,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升级。龙岩市持续扩大茶产业规模,种植范围不断向适宜区域拓展。漳平永福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是全国最大的台式乌龙茶生产基地,也是全国最大的樱花茶园基地;武平绿茶是福建省炒绿茶产品中面积最大、产量最多、平均单价最高、品质最优的产品。在产业布局上,形成漳平水仙茶饼、武平绿茶、台式乌龙茶、龙岩斜背茶、优质铁观音、保健茶等六大品类产品生产格局,每个区域依据自身地理、气候优势,发展特色茶种,实现差异化、规模化发展,提升产业集聚效应,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
以茶科技赋能增效,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的强大动力。龙岩市积极探索产业融合,推动茶产业与文旅、加工、电商等产业深度融合,如漳平市大用山茶园的茶宿,游客可体验采茶制茶全过程。在茶文旅融合方面,建设茶园观光、制茶体验、茶艺表演和中式茶民宿等项目。茶与加工产业融合上,出台政策鼓励企业提升加工水平,研发定量称重、分级拼配等机械化设备,提高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电商领域拓宽茶叶销售渠道,带动茶叶销售,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业附加值,促进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通过网络直播带货等新模式向外推广,同时拉动国企参与宣传推介和经营展销。
三、以茶科技赋能增效,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以茶科技赋能增效,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的强大动力。龙岩市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全市建设绿色有机茶园认证基地,漳平市获评全国绿色原料(茶叶)生产基地,在茶园中推广“以螨治螨”等生物防治手段,减少农药使用,提升茶叶品质。同时,引入智慧农业理念,部分茶园利用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土壤墒情、气象环境、茶树生长状况等信息,实现精准灌溉、施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以科技手段保障茶园可持续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绿色动力。
在茶树品种选育上,武平县桃溪镇绿茶产业党总支依托百茶园育种基地,与省农科院茶科所合作,引进优良茶树品种试种,选育适合本地的茶树品种。加工技术方面,依托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引进培育茶叶科技特派员与非遗传承人,改进创新武平绿茶加工工艺,如优化杀青、揉捻、干燥等环节,提升茶叶口感与品质,以科技创新提升茶产业核心竞争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四、“三茶”统筹的协同效应
龙岩市构建起“三茶”协同发展机制,茶文化为茶产业发展赋予品牌内涵与文化附加值,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茶产业的壮大为茶文化传承与茶科技研发提供经济基础与实践平台;茶科技则为茶文化创新呈现形式、茶产业提质增效提供技术支撑。龙岩市积极组织或参加各类茶叶相关赛事活动,如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中国农业博览会、中国国际茶博会(杭州)、厦门9·8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福州)等。其中,漳平市通过举办茶文化活动提升水仙茶知名度,促进茶叶销售,带动产业发展,产业发展后又投入资金用于建设绿色有机茶园、研发制茶设备等科技应用,三者相互促进、良性循环。
在“三茶”统筹推动下,龙岩市乡村振兴成果斐然,农民收入显著提高。生态方面,绿色防控技术推广、生态茶园建设,让乡村生态环境得到更好保护,实现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社会层面,茶产业发展创造大量就业岗位,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传承技艺,促进乡村文化繁荣,提升乡村社会活力,走出一条具有龙岩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龙岩市“三茶”统筹发展的实践,生动诠释了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者协同推进对乡村振兴的强大助力。通过深挖茶文化内涵、壮大茶产业规模、强化茶科技支撑,龙岩在经济增长、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多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未来,龙岩应继续深化“三茶”统筹,进一步培育行业领军企业,拓展市场,持续创新茶文化表现形式与茶科技应用场景,让茶产业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也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范例,推动乡村振兴事业迈向新高度。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在促进“三茶”统筹发展方面,新质生产力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深刻把握新质生产力,能更好地促进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协同发展,实现“三茶”统筹。龙岩市的实践表明,新质生产力有助于挖掘茶文化内涵、壮大茶产业规模、强化茶科技支撑,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也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推动中国茶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事业迈向新高度。
(作者系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讲师。本文系中共福建省委党校2025年度重点项目:新质生产力促进福建林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研(2025A01)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