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的理论贡献
■吴兴河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的出版发行具有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重大意义,其价值集中彰显于原创性、历史性、世界性的重大理论贡献之中。
一、为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原创性贡献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作为这一思想发展完善的重要载体,延续并深化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脉络,实现了多维度的理论创新,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的生动注脚。
从理论传承来看,这一思想扎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源头,承接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精髓,始终以解答中国发展问题、回应人类共同关切为导向,既立足当代中国实际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又面向世界变局发展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
从创新突破来看,第五卷围绕一系列重大命题提出新思路、新方法,在社会主要矛盾破解上,结合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表现,为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提供了实践路径;在党的领导上,明确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的认识;在总体布局与战略布局上,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出新阐释——经济建设聚焦高质量发展与“三高四新”战略,政治建设突出全过程人民民主和全面依法治国,文化建设彰显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社会建设紧扣中国式现代化的民生导向,生态文明建设坚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同时,在诸多关键领域形成理论突破,全方位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边界与实践维度。
二、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历史性贡献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的历史性贡献,核心体现在对“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一重大命题的深化阐释与实践推进上。第五卷清晰阐明了“两个结合”的内在逻辑——二者具有“彼此契合”的理论基础,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根基”,确立了文化发展的“主体性”,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互成就”,为理论创新与文化发展开辟了广阔“创新空间”。
这种“相互成就”的融合发展,既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华大地落地生根、焕发生机,使其从西方思想成果转化为中国化的理论武器;又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与马克思主义的碰撞融合中突破传统局限,实现向现代文明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从民族复兴维度看,第五卷与前四卷一脉相承,系统阐释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内涵、历史方位、实现路径与战略步骤,以理论武装凝聚全党共识、引领社会思潮,坚定了党和人民追求民族复兴的意志与信心,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深厚文化支撑与行动指南。
三、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世界性贡献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所承载的理论主张,为解决全球问题、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其世界性贡献集中体现于对人类发展道路与共同价值的探索创新。
在理念创新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传承升华,开启了“地球生命共同体”的文明新视野,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大同世界”的理念一脉相承,为破解全球治理难题提供了全新价值引领。第五卷进一步阐述了汇聚全球南方力量、携手推进现代化之路、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等实践路径,将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国际合作方案。
在文明贡献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构建了一套独立于西方话语体系的思想价值与目标体系,为人类思想史增添了新的东方智慧。其理论主张既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非西方模式的新选择,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注入新活力,也为解决贫富分化、气候变化、安全冲突等全球性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传递的“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的实践品格,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昂扬奋进、心系人民、推进自我革命、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的要求高度契合。当前,蓝图已绘就,号角已吹响。深入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的理论精髓与实践要求,对于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创造更加灿烂的明天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系福建古田干部学院、中共龙岩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部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