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马岩山上古埙回响
■陈良锦
“从半坡泥土到世界舞台,埙的呼吸从未停止——它是长安城砖缝里的风吟,是华夏血脉深处的回响。”
马岩山,神木湖,一轮明月悬挂在碧绿的水面上。
立秋夜,古埙响,天籁之音飘荡在空旷的大地上。
这埙音,幽深旷古,携带着负氧离子,掺杂着虫语花香,能沁入你的心脾,深入你的灵魂,带走你嘈杂的念想。
如今,只要埙音在耳畔回响,我会常常想起马岩山庄的5天4晚。
初识埙,是在早年的电视荧屏上,《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康熙王朝》里埙乐的忧伤,央视天气预报的《渔舟唱晚》还有《故乡的原风景》里令人魂牵梦绕的埙音,古朴、浑厚、低沉、沧桑、神秘、哀婉......
在马岩山,面对面为我们吹响这立秋之音的,是山庄的冯淑芳。她笑声爽朗,热情大方,古埙和小音箱时刻相伴。在灵山秀色的山庄,在淘金山定光禅院里的长廊,在空水氤氲的清晨或者傍晚,她就会和你说起古埙,她就会为你吹奏埙乐。而认真吹奏陶醉在深邃悠远音韵里的她,时常和身后的美景古刹构成一幅画。
她说,埙就是她,她就是埙,埙给了她重生。
由土而生,迎风而鸣。
埙——八音中的土音,其苍凉浑厚、古拙空灵的音色,恰似土地在节气流转中吞吐的呼吸,被《礼记·乐记》定义为“立秋之音”。这来自泥土的远古天籁,穿越七千年时空,在天地间古朴醇和地奏响。
埙的种类很多,除了传统的卵形埙,还有葫芦埙、握埙、鸳鸯埙、子母埙、牛头埙、笔筒埙等多种类型,样式美观,工艺精细。埙在古代常用于宫廷音乐、祭祀、庆典等重要场合,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考古发现,中国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埙,是1973年浙江省余姚县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呈椭圆形的单孔陶埙,距今7000多年,只有一个吹孔,可发一个音。
淑芳说,河姆渡陶埙重生的那年,她来到人世间,仿佛冥冥天意,自己会和埙结下不解之缘。两年多前,刚退休的她,因为种种原因心烦意乱,一次不经意间她结识了埙,从次便和埙如影随形,她找回了自己,找回了安宁。
唐朝郑希稷曾写过一首《埙赋》。“至哉埙之自然,以雅不僭,居中不偏,故质厚之德,圣人贵焉。”这是《埙赋》的首句,“以雅不僭”意思是以埙来演奏雅乐,非常合适和谐。“居中不偏”则指出了埙的品质,音色不偏不倚、情感中正,演奏埙要追求“致虚极、守静笃”的状态,发挥埙本身之美。
在马岩山庄,我们体验颂钵减压冥想,中药温足盐敷热疗,植物扎染森林康养......与天地链接,与自己对话,天人合一,沐浴自然。
淑芳是一名埙乐行者,以“埙之自然”为方向,以“以雅不僭”为追求,以“居中不偏”为品德。
淑芳如埙。而和她一样的,还有马岩康养谷的董事长,今年69岁的她,有一个诗意的名字——万松青,曾获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杰出创业女性等诸多荣誉,也上过中国好人榜。
在马岩山庄的接待大厅,我见到万董,她身体健朗,一袭素衣,频频举杯,以茶代酒,向前来聚会的退伍军人致敬致谢。
谁也不曾想,她曾是沙县传奇创业女子,热心公益、扶贫济困,骨子里镌刻着干练果敢和奋发自强。
37岁,她下海经商,凭着诚信务实、勤奋努力、做事总是先想着他人的品质,开创出了沙县的摩托车时代——万佳车行。
万佳车行是万松青事业辉煌的开始,取名“万佳”,是万松青对企业的标准——力求做到“一万个好”。再到后来的万佳花园、三明的汽车公司、到如今的马岩森林康养山庄......2013年,因各种客观因素万松青被动负债,家里资产全数被冻结。她没有怨天尤人,没有撒手不管,而是毅然选择坚持兑现承诺。她常说,人啊,一定要正,不能让信任你的人失望。
妈妈的以身作则,成为孩子最好的榜样。她的女儿张敏,是沙县马岩康养谷总经理,更是森林康养的倡导者、推动者。这几年她和母亲一同学习,不断成长,承担起越来越多的责任与担当。
埙朴拙抱素独为地籁,穿越千年不朽。
淑芳说,埙是孤独的,只有自己最懂自己的埙声;埙者也是有傲骨的。埙有自己的态度,它“挑曲子”,不是所有的曲子都适合埙;它还“挑环境”,在浮躁的、嘈杂的环境下是不适合演奏埙的;埙更“挑人”,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欢埙,不是所有喜欢埙的人都能驾驭埙,不是所有能驾驭埙的人都能体会到人和埙的音乐上、思想上的共鸣。
“天地氤氲,万物化醇”。
对于身处数字化、快速化、现代化社会的我们而言,做人当如埙,亲和圆润、不卑不亢、和而不同,能调节彼此的关系,让人感到舒服......唯有回归那种原初的和谐状态,找回那份与宇宙和谐共生的美好,我们的心灵才能真正找到满足与安宁。
幸哉,有缘马岩。
幸哉,在马岩山结识了古埙。
幸哉,在马岩山庄认识了几位如埙一样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