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蒜
刘小飞 绘
■ 陈清山
母亲在世时,一到周末我常回家倾听老母亲那重复无数次的唠叨:“工作要听单位领导安排,脚踏实地好好干活。”这句话仿佛是母亲的座右铭,也是她老人家挂在嘴边教育子女的常用“口头禅”。父亲在我刚参加工作时因病离世,于是,母亲那弱小的身躯又多承担了一份抚养教育子女的双重责任。
随着母亲年纪的增长,屋前屋后的菜地也变得杂乱无章,左畦的地瓜蔓越过畦沟,在右畦的韭菜地里扎根开花;菜地边缘的山葛藤条肆意地侵占着菜地,连那虚怀若谷的石竹之根,也长驱直入在菜地里破土而出,难怪老母亲寄给我的菜次数和菜量越来越少。如今,老母亲已经无疾而终。老屋的菜地一片荒芜,不知名的杂草、藤蔓交织在一起,成了昆虫的乐园;菜地边上的高大枫树林中,秋蝉长鸣。那鸣声没有跌宕起伏,没有抑扬顿挫,酷似母亲反反复复念叨的“座右铭”。
谚语说“七葱八蒜九薤头”,告诉我们这三种蔬菜的种植时间。我望着老屋的屋檐下,当年母亲用竹子串挂的蒜种,蒜秆干瘪,蒜瓣已经脱落得差不多。这时,爱人提议道:“要不,你挖块地,我去买蒜种,种点蒜?”
我在老屋正东方向选择了一块向阳的菜地开始挥锄。记得母亲曾说过的方法,翻地时要翻出许多“地沟”,把地上的杂草铲进“地沟”里深埋,如此便是给菜地上了一次最有效的底肥。我按照她说的方法,挖了小半天的菜地,却发现效果并不理想。那些杂草有的尾巴在菜地上随风摇曳,有的像明虾一样在地面展示着弓力,更为过分的是还有许多杂草的根一部分深埋在地里,另一部分则张牙舞爪地在菜地上“抗议”。这样的菜地如何种植呢?
爱人买回蒜种后,看看菜地又看看我,二话没说便重新翻了一遍地、整畦、开沟、撒草木灰准备下种。邻居李叔拄着拐杖走到菜地边,慢条斯理地说:“你妈种蒜时可不是这样随便种种的,她讲究浅种、平放、蒜背朝东南。”我心想种蒜不就是简单地把蒜插到土里吗?还有什么讲究呢?李叔用拐杖指着间距让我点蒜,并解释道:“蒜不能竖种,要平放浅种,这样可以减轻土块对它的压力,让它长得轻松,蒜头才会更膨大。又因为蒜叶生长是对称排列互生的,如果蒜背朝东南方向,发芽后叶子均向东南,有利于吸收阳光,会长得更好。”劳动人民在劳动过程中总结出的经验,真的让我出乎意料,这也印证了优秀的传统文化要依靠劳动人民来传承的说法。
经过一天的折腾,排列整整齐齐的蒜头就像幼儿园的小朋友一样,在老师指挥下井然有序。夕阳余晖涂染了乡间的枫树林,远处麻雀叽叽喳喳地不断回巢,山脚下的高速公路一直伸向远方。这一切正是妈妈教育子女那“口头禅”家训的一种写照与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