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铎:壮志未酬意难平


何英

林铎,男,原名林兆嘉,上学后改名“林铎”,生于1904年,福建省上杭县官庄乡回龙村人。1925年参加黄埔军校学习,中共党员,1927年10月在广东省大埔县三河坝与敌作战中牺牲。

林铎的家庭条件虽不宽裕,但其父林启瑞秉承耕读传统客家文化,尽全家之力送他上学。初中毕业后,林铎听说广东黄埔军校招收学员不收学费,觉得可以减轻家庭负担。于是,他和上杭旧县的丘棣华等经友人介绍投考黄埔军校,成为1925年黄埔军校第四期步兵科的预备学员。

一个多月后,林铎转为正式学员,编入黄埔军校步兵军官团。当年的黄埔军校,学员入学后一边学习,一边出阵打仗。军校的第四期学生还担负了惠州、虎门、黄埔的警卫任务。

学习中,林铎勤奋认真,善于思考,富有理想,严格要求自己。他积极参加进步青年的革命活动,1925年12月30日经李富春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文书、排长等职。北伐战争开始前,军校选拔了一批优秀生分赴湘、鄂、豫、皖、苏、浙、闽等省,组织发动工农大众支援北伐战争。林铎受命在宁沪一线,深入工厂开展地下活动。

1926年3月19日“中山舰事件”发生后,蒋介石借“整理党务案”之机,排斥共产党人,并趁机窃取国民党中央执委主席和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等要职。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了反革命政变,袭击上海工人纠察队驻地,南方多省以“清共”“清党”为名,大规模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东南各省陷入反革命白色恐怖之中。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林铎受令调任“八一”南昌起义部队补充团团长兼党代表。

8月3日,起义军从赣州、宁都、会昌南下广东。8月30日,部队在会昌打了场硬仗,虽击溃了敌人的主力,但自己的伤亡也很大。故决定由原计划从会昌入粤东,改道折回瑞金,入闽西取水路顺流而下,直抵汕头。

9月初起义军陆续到达闽西长汀,水陆并进,沿汀江下上杭。其时,林铎所在的部队正在长汀宣成羊牯坳一带驻营。林铎得到一天假,乘船顺汀江而下回老家探望双亲。家人看到离家三年的林铎,十分惊喜,纷纷询问他在外的情况,在外面是不是娶妻生子了。

林铎平静地回答说:“我是去黄埔军校读书的。娶妻生子是个人的事,相对于国家,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国家的事才是大事。我既然是上军校,读书后必定要上战场的。”林铎大致向家人介绍了自己上黄埔军校的情况。为了让母亲和家人少担心,参加“八一”南昌起义的经历及现在任什么职务,他只是含糊地说了几句。但是,家人都知道,林铎带着卫兵回来,肯定是“高升了”。

晚饭后,族亲和邻居听说林铎回来了,都热心地上门来。林铎见来的基本都是长辈和年轻人,想趁机给大家说说“外面的世界”。林铎站在大厅里,就像到乡村宣传革命一样告诉大家,现在的社会黑暗,大家要去参军闹革命,社会才有光明的前途。

族亲和邻居走后,林铎告别父母准备返回部队。他从卫兵手中接过行囊,掏出一把梭镖递给父亲,又把饭钵给了母亲,嘱咐说:“现在社会动荡,这梭镖,接上木把用于防身护家。”说完转身一手拥抱着母亲对她说:“这是我到黄埔上学时学校发给我的饭钵,留给你三餐蒸饭吃。娓,钵温如同儿心。三餐吃饭捧着这钵,如同抚摸儿心,就像我在你身边。”母亲也笑了。

1927年9月16日,林铎率部队跟随起义军大部队从长汀出发,经上杭前往广东参战。林铎率部留守三河坝。1927年9月24日,国民党军大规模袭击三河坝,由于敌众我寡,经过激战,敌人败退了,起义军也损失严重。年轻的林铎在三河坝战斗中为了护卫战友,英勇牺牲,年仅2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