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优良作风护航闽西老区高质量发展


庄颖

优良作风是干事创业的基础和保障。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值此承上启下重要节点,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正当其时、意义重大。当前,闽西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正处于关键阶段,唯有以严的基调、实的举措、铁的纪律,持续深化作风建设,才能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闽西落地生根,为闽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作风建设对闽西革命老区的特殊意义

闽西革命老区孕育了“红旗不倒”的精神血脉。在新时代背景下,作风建设不仅关乎党的形象和战斗力,更是闽西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历史使命和现实需求。

从党史维度看,作风建设是闽西苏区优良传统的赓续。闽西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作风建设的重要实践地。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为党的作风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石;毛泽东三进才溪乡写下《才溪乡调查》,树立了联系群众、实事求是的光辉典范;“自带干粮去办公”“穿草鞋、点马灯”的艰苦奋斗精神,成为闽西苏区干部作风的鲜明标识。新时代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必须从闽西红色历史中汲取力量,让红色基因在作风建设中焕发新的时代光芒。

从政治维度看,作风建设事关闽西革命老区振兴的政策落实。《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赋予闽西特殊扶持政策,为老区振兴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政策红利的充分释放,亟须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作风顽疾,以优良作风保障高质量发展。只有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才能打造与老区振兴发展相匹配的政治生态,为龙岩建设闽粤赣边区域性中心城市提供坚强保障。

二、以优良作风推动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

新时代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动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必须传承弘扬“苏区干部好作风”,将作风建设融入产业发展、民生改善、基层治理等关键领域,以作风攻坚促发展突破。

一要弘扬苏区精神,锻造“为民务实清廉”的干部队伍。传承和弘扬才溪乡调查优良传统,推动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实现联系服务群众精准化、精细化;优化营商环境,推进项目全周期服务改革;建立营商环境“负面清单”,重点纠治招商引资“数据造假”、项目落地“推诿扯皮”等问题;整治基层“微腐败”,开展“清风护民”专项行动,聚焦农村“三资”管理等领域,筑牢清廉防线。

二要以作风攻坚突破产业发展瓶颈。产业振兴是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突破口。针对服务效能不足、产业转型缓慢等问题,需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推动作风革命。破除“等靠要”思想,对各县(市、区)的招商引资、创新项目实行“月评比、年考核”,构建追赶超越的竞争机制;强化数字赋能,运用大数据精准匹配企业需求,推广“一趟不用跑”审批模式,打造“老区速度”服务品牌;发扬“筚路蓝缕”精神,借鉴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经验,推动生态产业化,鼓励干部带头直播带货,助力“闽西八大干”等特色农产品走出深山,拓展绿色发展新赛道。

三要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以优良作风护航民生改善。民生是检验干部作风的“试金石”。针对民生领域存在的问题,必须以“四下基层”工作法为指引,构建“需求精准对接-过程阳光透明-成效群众评判”的民生改善闭环体系。聚焦龙岩老旧小区改造、农村饮水安全等民生工程,建立“群众点题、部门答题、纪委监督”机制,切实办好民生实事;开展“阳光低保”专项行动,严查“人情保”“关系保”,确保兜底保障精准到位;强化监督执纪,注重运用“大数据+纪检”手段,对惠民资金发放、项目建设等开展智慧监管。

四要健全长效机制,巩固作风建设成果。作风建设既要打好攻坚战,更要打好持久战。要把临时性整治举措转化为常态化制度安排,通过考评激励、容错保护、智慧监督三位一体的长效机制,将苏区干部好作风转化为发展竞争力。完善考评体系,激励担当作为;落实“三个区分开来”,为敢闯敢试的干部撑腰鼓劲;拓宽监督渠道,建设“智慧纪检”平台,整合12345热线、e龙岩等数据资源,对群众反映集中的问题预警督办,实现监督全覆盖、无死角。

作风建设关乎党的执政根基,决定着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成色与质量。闽西作为红色热土,理应自觉扛起政治担当,将作风建设作为推动革命老区全面振兴的“关键工程”,大力弘扬“干革命走前头,搞生产争上游”的苏区传统,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执着一以贯之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过硬作风汇聚起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