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楼与金沙寺


吴浣

小城四面环山,然城中还有一山,叫卧龙山,简称龙山。龙山上多植松树,郁郁葱葱。晨昏阴雨,山上时有白雾漫起,弥漫于松林间。因之有龙山白云一景,为昔日小城八景之首。清代的丁潍在《登卧龙山偶吟》诗中说:“云在青山外,山在白云内。”人在山中,看云似在山外;人在山外,看山则在云中。龙山白云,大可当成一幅水墨山水来看。雾起时,看一团水墨渗开去,浓得化不开,那山色是晦暗的。渐渐化开了,浓淡相宜。等雾气渐渐散去,山的本色又显露出来,仍是青山绿树。好似是有一只自然的巧手,在慢慢地揭开画幅。最喜晴天丽日,山色明净极了。有时,还可看到鸟儿飞翔。尤其是白鹭,宛如片片小白帆,徜徉在绿色的汪洋。这样的山色看得久了,心境就爽朗开来。有什么烦心事,暂时都可抛在一边。山如屏障,小城人大都倚山而居。山顶有楼,叫北极楼。乾隆《长汀县志》记:“元武楼,即北极楼,在卧龙山巅。郡守唐世涵重建,匾曰‘元武楼’,祀元帝以镇龙山。有联云:‘数十里平原,突兀龙冈,若卧若翔,环壁水拱珠峰,胜地上游推锁钥;百千年旺气,峥嵘雉堞,似排似合,带楚江襟粤海,雄风遐瞩巩藩篱。’司理唐锡蕃联云:‘呼吸宸垣,收万里烟云,聚入龙峰增胜概;吐吞河汉,挹九霄雨露,汇来鄞水作恩波。’”鄞水为汀江别名,多指正溪。“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所敬的神仙为真武大帝,因其是北方之神;还有吕祖,就是八仙中的吕洞宾。再如《汀州府志》古迹卷记:“玄武楼,即旧北门城楼。”则又当是北面的城楼。山在北面,人家房屋多在南边,因而龙山又叫北山。且城墙也是起于山顶,再向东西两边伸延。东西两边的山下,昔日分设过东关与西关,作为防守的关口。东关附近,还有叫东关营的街道,昔日则是驻兵的军营。

“天下名山僧占多”,因而山上多有寺庙。龙山上的寺庙,山前山后算起来,也许有十座之多,最高的一座在山顶上,叫金沙寺。由于位置最高,因而很显眼。寺院周边也有几棵苍老的松树,枝干横斜夭矫,天然便有画意。松树中有一种枝叶舒展的,仿佛伸长了手臂欢迎着人,大都叫它迎客松。这里的松树则收拢枝叶,好似打坐的蒲团,若比拟为人,大约是老僧入定了。清代的杨澜在《临汀汇考》中说:“至唐以汀名州之意,当以近日东西两溪之合正值丙丁之言为证。潮阳距郡方位在丁,以水合丁于文为汀,名郡曰汀,此唐代辨方正位之义也。且据《元和志》长汀溪之名未置郡时已有,则县名长汀,郡名汀州,缘长汀溪之名以名。以水名郡,与漳泉同。乃有以《说文》‘水际平地’为说,据李善引文字集略,‘水际平沙’曰‘汀’,谓汀地多沙衍故。王应麟以平沙注临汀郡,而金沙之名以起此,则执字义而不察地形矣。夫唐之名郡并非用《说文》‘汀’字字义,即玉海于临汀下旁注平沙,亦非谓郡境皆平沙也。即旧时郡有平沙之称,不过举《说文》‘汀’字有此字义,一时标为别号,若必求地形实之,‘金沙’二字又作何解?”这段文字讲了汀州的命名,是以水为名。水向南流,南方为丁位,合为汀字。此种命名,正如漳州泉州一样,都与水有关。长汀的由来,仍与水有关,是缘于长汀溪的。至于“金沙”的说法,作者认为难以确认。或许是水边多沙,沙色金黄。还有就是黄沙中有金,大浪淘沙,可淘出其中的金粒来。而今,除了山顶上的寺庙叫金沙寺,还有流入城中与主河道分岔的河道叫金沙河。凡所命名,都有其由来,只不过或隐或显,随时代而变迁。而今金沙寺内有北极楼,究其实是先有北极楼,再扩充为金沙寺。这佛道聚在一起,也算是一景。寺名虽叫金沙寺,但称之为北极楼的也很多。登北极楼,除了求神拜佛,尚有登楼观景之义。

且看熊为霖的《登龙山北极楼放歌即书留壁》:“巍巍独立当天中,飘轮斡运开溟蒙。混然元气结枢纽,风雨不动蟠卧龙。龙头囷蠢蟠初起,屹屹神威五云里。万山聚集一山尊,北极楼名洞元始。飞栏绣柱摩诸天,岩峦面面纷盘旋。参差拱抱揖且跪,二十八宿齐森然。”四面的山环绕起来,便可突出当中的龙山;而北极楼的命名,又与道教有关。“窴然邈与人境隔,藤萝古木攒繁阴。揩抹星缠拂天絚,看破烟岚生脚底。”这里所写的,则是山上多有藤萝古木笼下阴凉,还有晨昏阴雨漫起的烟岚雾气。人往山上走,烟雾便似由脚底生出。再如李凌云《夏日登北极楼》:“避暑高元临,言登北极楼。峰岚拖画影,萝薜荫泉流。下界人烟渺,天心景物幽。已忘尘渴甚,三岛共神游。”夏日可避暑,无需多说。又如彭士望的《真武楼》:“数仞飞楼指北杓,一声清磬出岧峣。欲呼天地声俱醒,似接云雷手可招。破暗鸡催千古曙,忘忧酒到五更消。殷床恍荡东隅色,卧起心魂尽泬寥。”这是直接以所敬奉的真武大帝来命名了。还有杨联榜的《登北极楼和韵》:“百尺高楼万里通,山灵此日醉词雄。眺来景物画图里,吐出风云诗句中。清磬一声烟树碧,飞鸦数点夕阳红。归余胜事人争纪,柱史星文动紫穹。”所说的仍就是登楼眺望,景物有如图画。徐曰都的《登北极楼》:“无境山高楼更高,虎头回望白云遥。金沙万户春风早,绿树清江晓放桡。”诗中提及金沙,便是金沙河,河连起两岸人家,也可作为城市的一个代称。至于山之所在,毕竟是城中高地,登楼而望,城郭房屋鳞次栉比,于山南山北遍布开去。至于就在眼前的则是满山的松色,还有不时浮起的云雾,宛然人在画中。而从山下看去,松林掩映间露出寺庙一角,于是深山藏古寺的意境,也隐约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