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最美律师成长记》——
一级律师的职业信仰与人性温度
黄家焱.最美律师成长记[M].北京:中国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2024.6
■葛小青
2024年,黄家焱律师出版《最美律师成长记》一书,。
黄家焱是龙岩金磊律师事务所管委会主任,一级律师。年过六旬,退而不休。百忙之余,他整理自己经办过的一些案件,写成《最美律师成长记》,书中记录他的成长轨迹,也展现了中国法治进程中,一名法律工作者的信仰坚守与人性温度。
黄家焱1994年考取律师资格证书后,他在时任龙岩市司法局领导的点拨下,辞职来到龙岩市成了一名无编制、无工资、无住房的“三无”实习律师,逐步成了一名处理疑难案件的律师。
黄律师办案求真。2001年,龙岩武平“刘某太投毒”案,成为黄律师职业分水岭。这个“死里逃生”的当事人,历经从死刑犯到死缓犯再到无罪释放,被关押三年又九个月后,因证据不足,最终获释。经办此案,黄律师14次在龙岩和武平调查取证;13次会见当事人;查阅40厘米高的案卷材料;期间,发现100多名村民为刘某太作无罪担保,200多份证人证言中的矛盾点......终于,他提出的“疑罪从无”得到省高院支持,刘某太的人生被改写!
黄律师是个有趣的人。他给自己制定“三三制”原则,即三分之一时间用于办案,三分之一时间用于法律援助,还有一份时间留给家人。闲余时间,他携着妻子,在公园轻声细语,漫步赏花。有一次,他像变戏法似的从袋子里掏出陀螺,挥起长鞭子,“啪啪”声响起。第一遍,不怎么上手,再来一遍,他要求妻子给他拍视频。他手中的陀螺起先左右摇摆;不久,又疯狂转圈;最后竟“咚”地一响余韵袅袅。他的妻子抓拍的慢镜头里,那陀螺活像在表演舞蹈:先来个踮脚转,接着是后空翻,谢幕时还顽皮地慢转舞步,宛如光晕恋恋环住树梢的余晖。转着转着,陀螺碰到石子,打了个趔趄,偏离拍摄范围。他收起鞭子,对它进行“普法教育”:《陀螺旋转法》有一条规定,偏离中心轴属于程序违法!你还不走正道?”言毕鞭落,那陀螺像听懂了似的,来个急转弯,准入夫人手机视频里,好像自己提交了份“完美视听证据”。
黄律师的儿子、儿媳也是律师,一家四口住在福州,每逢节日,全都回老家上杭看望老人。老人鲐背之年,一口牙几乎掉光,爱哼唱客家山歌。黄律师让两个孙儿坐于太太左右,让孙子学老太太说唱客家话。一边是无牙及齿不齐的老幼仨,咿咿呀呀说着唱着;另一边是忙着拍视频发圈的儿子(亦是爷爷)。老母年纪大,耳背,不知曾孙学得如何?黄律师就充当翻译:“太太讲的是‘鬼疆’,‘鬼疆’就是你说过的‘小妹妹很漂亮’的‘漂亮’的意思。”“爷爷,我让太太讲过另一个词好吗?这个‘鬼疆’不好听。”有时,还得纠正孙子们的发音。孩子父母也加入互动行列。一波波笑声引来四邻围观。四代哼哈一堆,他周旋在老母和孙辈之间,其乐无穷。
夫人调侃黄律师:“忙时忙得像陀螺,闲时也忙得像陀螺,比孙儿们更小孩。”黄律师笑得双眼成缝:“正经、严肃,是在工作中。在家人面前,得给足欢乐,嘿嘿,返老还童有何不好?”
黄律师是个思想和情感都具有一定深度的人。他的职业生涯如同一部鲜活的法治发展史,不仅塑造了个人专业品格,更折射出中国法治建设的时代印记。
工作之余,他还撰写文章,忆念亲情,心柔肠软。
有年轻的当事人,犯下不可饶恕之罪,在严苛的法条面前,面对鲜活的生命,他说:“律师也要守法、尊法。我和你家人都尽力了,可是......”当事人反过来安慰他:“我知道。您不要为我难过,是我犯了法,该当罪责。谢谢您。”他随后与当事人母亲沟通,让她无论如何都要去见孩子最后一面,并送上孩子喜欢吃的东西,送最后一程。事后,他对同事说:“有点难过,年轻的生命第一次犯错,就无可挽回。所以啊,年轻人千万不能冲动,更不能触犯法律的底线,漠视别人的生命!”
2013年,黄律师成立农民工法律援助站。制定“三三制”工作原则。这个转折点背后是深刻的行业反思:一个律师的力量终归有限,需要建立可持续的援助机制。其中“矽肺病农民工集体索赔案”创下龙岩市单案赔偿金额纪录。这种转变体现了他对法治生态的深层理解。
黄律师的每个职业转折都伴随着对法治本质的更深认知——正如他在某次访谈中所言:年轻时以为法律是剑,中年觉得是盾,现在明白应该是光,既要照见罪恶,也要温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