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江西义宁州九裔堂与上杭瓦子街福安公的渊源
■[江西]郭云 郭清福
义宁州(今江西修水县)九裔堂与客家祖地上杭瓦子街福安公,有着割不断的渊源。
上杭瓦子街,演绎了郭氏家族的传奇故事。北宋嘉祐八年(1063),郭氏祖先十六承事郎郭福安在汀江三濯回澜处开辟家园,时有白鹤仙谶言:“袍山苍苍,江水洋洋,五百年后,朱紫盈坊”,适时福安已辞官退休,携家眷落户于这块可居可商可航的沃壤之地,逐渐汇聚人口,发展贸易,成为繁荣热闹的村落——郭坊村。随着岁月推移,近百年后,上杭县令郑稷奏请朝廷将县治从钟寮场迁至郭坊村,郭福安家族对当地发展的贡献由此可见一斑。县城杭中路郭氏家庙的石刻门联“开辟郭坊吾祖始,源流杭邑我家先”,清光绪元年(1875)郭氏《杭川祝三族谱》中关于福安公原葬于县治,后因县衙建设移骸等记载,都为这段历史提供了有力佐证。历经八百余年的发展,郭福安家族在杭川大地开枝散叶,人口繁衍众多,不仅散居上杭城中大街小巷及周边村落,并陆续散居至周边县邑,且向粤、桂、赣、湘乃至港澳台及东南亚各国,如今裔众已超200万之多。
而在义宁州,郭氏九裔堂同样书写家族的辉煌篇章。乾隆年间,天文、享千等前辈联立祭会,开启了义宁州郭氏家族发展的历程。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他们赴崇(义)奉(新)武(陵)邀同宗族人捐银勷会;越嘉庆五年(1800)冬,用尝腃银契买南乔社陈、赖、周屋数十间,作为祖祠崇祀之所。次年,肇荣、绍炽联合奉邑龙友、良彦等各支,醵金偿价,剩银勷会,将九支族人召集一堂,酌议公祠名为九裔堂,成为族人祭祀先祖、凝聚亲情的重要场所。堪惜,咸丰乙卯五年(1855)五月初九日,遇粤匪窜踞城池,九裔堂在战火中焚毁殆尽。
所幸,郭氏族人对先祖的敬仰和传承家族的使命不改初衷,于清同治癸酉年(1873)有花门楼其君,白土浴川、谦逊等众多族人,合议商筹,倡议重建九裔堂。至光绪元年(1875)乙亥十月,九裔堂落成。
义宁州九裔堂的郭氏族人,皆为福安公后裔。从迁徙记录来看,二十五世友兰兄弟四人(承章公四世孙)于清乾隆年间由福建汀州府上杭县迁入修水程坊蓼坑、株坑等地立业安居。此后繁衍发脉,一脉相承。
九裔堂最初以“九裔”为名,体现了九支族人汇聚一堂的团结。后合族酌定易名为崇福堂,一则因始祖十六承事郎郭福安表字福安,二则寓意两邑之裔孙皆肇自福建而来,此举旨在让千百年后的子孙知晓家族根由,铭记先祖渊源,不忘根本。这一名称的变更,深刻地体现了义宁州郭氏族人慎终追远的美德,对福安公的尊崇,以及对家族传承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