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来了乡村振兴特派员”
——新罗多举措激励乡村振兴特派员主动作为
这是大池镇黄美村乡村振兴特派员、花生育种与栽培研究员卢春生在田间指导农户进行机械化采收花生的情景。
■通讯员 郭真豪 张前涌 文/图
日前,在新罗区龙门镇洋畲村会议室,一场由新罗区农业农村局和区委乡村振兴办策划、指导,全区20名乡村振兴办特派员参加的“一月一主题”活动正在这里进行。在认真听取新罗区选派洋畲村乡村振兴特派员罗晓伟所作的《洋畲村乡建乡创规划方案》介绍之后,与会人员围绕乡村产业振兴主题展开热烈讨论。
据新罗区委乡村振兴办主任林桂介绍,为进一步健全“158”乡村建设工作机制,鼓励引导各类人才到乡村振兴一线建功立业,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发展,去年11月,新罗区经过层层筛选,将20名政治过硬、有责任心、熟悉“三农”工作、志愿投身乡村振兴事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乡村振兴特派员,分别选派到省级乡村振兴试点(示范)村、省级乡村振兴实绩突出村、“一县一片区”涉及村、党建示范(联系)点村、“一村一品”专业村。在此后的半年多时间里,新罗区相关部门通过定期组织学习培训和检查考核、适时采取分工协作和抱团发展,及时掌握工作动态,实现优势互补,推动乡村振兴特派员能力、水平和工作成效的提升。在特派员队伍选聘到位后,区委组织部和乡村振兴办开展的第一项工作就是组织特派员到区委党校集中培训,到宁德的福安、福鼎等地学习考察,帮助他们进一步拓宽视野、提升素质。并在东肖镇后田小院建立特派员基地,悬挂特派员选派村地图和实绩考核汇总表,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经过近三个季度的努力,该区乡村振兴特派员的工作热情得到有效激发,主动作为的意识也明显增强。截至8月上旬,全区乡村振兴特派员进村入户走访达480人次,帮助选派乡村解决实际问题近百个。特别是在产业振兴和文化振兴方面,积极、主动帮助乡村选准项目、争取资金、推动发展,取得初步的成效。其中,厦中村、黄美村、村美村、小吉村、东埔村的特派员根据选派村的实际情况试行“三三制”,并聘请专家调研指导稻田养鱼和烟稻、“草莓+水稻”“优质早稻+秋花生”轮作模式,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奠定基础;东肖片区特派员结合东堀村、后田村的现状,邀请台湾香草大师简伯彦到当地考察调研,已就发展特色香草业达成初步共识;黄斜村特派工作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和有关部门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