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汀县三洲镇丘坑村村民丘炳生坚持植绿护绿——
让小山村稻香鱼肥
■通讯员 陈天长 钟臣彪 刘智松
8月初,走进长汀县三洲镇丘坑村小廖地,只见山头松杉青翠,林下鸡鸭逐食,小溪流水潺潺,溪边毛竹摇曳,更加可喜的是。这个几乎“空壳”的村庄,十三条山坑,田垄青绿,稻谷飘香,没有荒废一坵田。植绿护绿模范丘炳生,守护粮食安全立新功。
小廖地地处河田、濯田、三洲三个乡镇接合部的深山小村,全村20多户人家基本上外出打工经商居住,除了二座新建房屋外,其余均是破旧不堪的老房子。今年58岁的丘炳生成为大山里坚守老人。他从小生长在小廖地,与父亲矢志坚持守护这个村的一草一木,40多年种下松杉、毛竹、果树近2000亩,使小廖地荒山变绿洲。但是,村民大都外出,村庄几乎成为“空壳”村,近200亩地无人耕种。其中60亩成为杂竹荒芜的抛荒地。
丘炳生决定坚守在这小山村,除种好自己的28.5亩责任田,还流转种植17户村民的104.5亩耕地。今年,他请了一部钩机复垦7户乡亲的60亩抛荒地,挖竹根、清荒草、通沟渠,从今年正月尾至5月才结束劳作,光工钱就花掉5万多元。辛勤的劳动换来可喜的变化:192亩耕地全部种上华浙优210和昌而优8号2个晚稻优良品种,如今已完成灌浆抽穗阶段,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腰。
在大山里栽稻,最怕野猪践踏。丘炳生想,野猪也怕人。水稻刚一抽穗,老丘每天晚上骑摩托进稻田山场巡查。他上半夜12点、凌晨2点,天天不间断巡查守护稻田。有时碰见一窝野猪好几只,有时见到好几窝10几只,就亮灯,按大喇叭,逼使野猪不敢危害稻谷。
丘炳生很讲究科学耕种稻子,他搞了五年的稻田养鱼。他说,稻田养鱼,稻田里就不能喷洒农药,保持稻谷品质好、原生态,碾出来的大米品质优良。在厦门,一斤大米卖价10元 ,一年六七万斤优质米,收入六七十万元。而养的鱼也没有在市场上卖,而是转倒在村边的水库、坝区里,让游客钓鱼,一个游客的门票300元,钓到的鱼归游客。每到双休日、节假日,前来垂钓度假的也不少呢。厦门顾客曾把老丘大米拿去抽检化验,看看符不符合指标要求,结果都达标,连声说老丘钟的是“放心大米”。
如今的丘坑村小廖地四周山头青绿,坑内稻田碧绿,丘炳生感到,自己为粮食安全所作的贡献很有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