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农场代表李昌文: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创新林下种植模式
在绿色发展的浪潮中,林下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发展模式,正逐渐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和潜力。李昌文作为林下经济种植大户,他分享了自己的种植经验,同时也谈到了自己所面临的困难及建议。
李昌文的苗钰坑家庭农场位于上杭县的太拔镇,这里山峦起伏,森林茂密,为林下经济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他从2017年开始从事林下仿野生灵芝等中药材种植,通过不断摸索和实践,逐渐扩大了种植规模。目前,他的林场共有2100亩茯苓,其中灵芝药材210亩,仍在生长管理的灵芝有85亩,主要用于种植灵芝和茯苓等中药材。同时,他还从溪口国有林场、汀江国有林场及其他村民处租用了土地,用于扩大种植规模,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
他说,林下种植模式之所以受到青睐,是因为它在促进林木生长的同时,充分利用了林下空间,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比如,一些腐烂的木头可以转化为有机肥,使林木生长得更加茂盛。这种模式不仅确保了原经营业主的林木收益,还为承包方带来了额外的经济收入,同时也带动了周边群众的就业,提高了森林的整体质量,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的多重效益。
然而,在发展过程中,李昌文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一方面,用工成本较高,且工人流动性强,年龄偏大,这对生产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另一方面,林下种植的周期较长,通常在2到5年之间,这就要求林业部门在林地租用及配套服务上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协助。
为了克服这些困难,李昌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政策扶持,希望政府能够进一步加大对林下经济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在资金补助、林地租用、技术培训等方面给予更多的优惠和帮助;二是推进技术创新,积极探索新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林下经济的产量和品质;三是加强人才培养,与当地农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等合作,培养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四是完善市场机制,拓宽产品销售渠道,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他认为,有了政策扶持和服务保障,林农们才能够在林下经济的道路上勇往直前、不断创新,一定能够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迈上新的台阶。(融媒体记者 刘菲菲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