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实施三打龙岩的历史启示


吴升辉

“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1929年5月中旬,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再度入闽,出敌不意,成功三打龙岩城。三打龙岩是毛泽东军事生涯的得意之笔、神来之笔,有力地削弱了闽西国民党武装力量,开创了闽西工农武装革命的新局面,为实现创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宏伟蓝图奠定了重要基础。作为中国革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三打龙岩对于开创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彰显了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的必要性

三打龙岩期间,毛泽东是红四军的前委书记,总的决策者和实际指挥者。红四军三打龙岩,所运用的就是毛泽东、朱德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制订的“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游击战争战术,成功地通过诱敌深入,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战略战术,使毛泽东的军事战略思想比井冈山时期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毛泽东、朱德等领导巧妙地利用了军阀混战、敌人内部处于分裂状态的有利时机,“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应付敌人”,三次攻占龙岩城,连克永定、上杭、连城的部分乡镇,极大地打击了反动统治,使土地革命的浪潮,迅速波及龙岩、永定、上杭、长汀、连城五县,打开了闽西革命斗争的新局面。

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成功实施三打龙岩,充分体现了全军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的政治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是高度集中统一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上的统一、政治上的团结、行动上的一致是党的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所在。”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进入新时代,我们要坚持和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永葆对党忠诚的政治底色,始终“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统一的意志、统一的行动,切实做到“齐心、齐力、齐步”,不断增强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

二、彰显了把握历史主动的重要性

1929年5月中旬,闽西的国民党军力空虚,根据这一形势,5月19日,毛泽东和朱德审时度势,率红四军再次入闽,于5月23日拂晓,兵分两路出发,向留守龙岩的国民党陈国辉旅一部发起突然攻击,歼敌2个营,俘虏200余人,成功实施一打龙岩城。当天下午,为了诱敌归巢,并扩大红色区域,红四军主动撤离龙岩城,挥师永定。退往漳平永福的陈国辉残部在龙岩地方上层反动分子的请求下窜回龙岩城。6月3日,应龙岩县委的请求,红四军第三纵队会合闽西地方武装红五十九团及龙岩赤队,成功实施二打龙岩城。为引诱陈国辉旅主力回援,聚而歼之,红四军又随即主动撤出,转战(上)杭、(长)汀、连(城)边区。6月19日拂晓,乘陈国辉部从广东撤回龙岩,红四军向龙岩“发动闪电式的攻击”,除陈国辉逃跑外,共歼敌2000多人。

红四军成功实施三打龙岩,充分体现了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把握历史演变规律、顺应历史发展大势、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责任意识与使命担当。任何一个政党,要领导国家和人民发展进步,都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顺势而为,奋发有为,我们就能够更好前进。”我们所面临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也同时蕴含着百年未有之大机遇和百年未有之大挑战,要把握历史发展大势,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始终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从胜利中激发奋进力量,从挫折中吸取历史教训,善于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提出因应战略策略,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因势利导、顺势而为。

三、彰显了符合中国实际的人民战争的可行性

在红四军转战闽西期间,毛泽东曾由衷地赞道:“闽西群众很好”。闽西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已经具备了很好的革命基础。当时闽西已有较好的组织基础,至1929年7月,闽西党员数发展到近3000人,占当时福建全省党员总数3700人的80%以上。党组织比较完整,成立中共闽西特委,从1928年3月开始,先后领导举行了龙岩后田、平和、上杭蛟洋、永定四大暴动,“其意义和影响是非常伟大的”。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是红四军成功实施三打龙岩的制胜法宝。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闽西革命的实际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紧紧依靠闽西广大人民群众,凝聚群众力量,实施了三打龙岩的成功革命实践。1929年9月28日,《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中第一次提出了“群众路线”这个概念。此后,在古田会议中得以丰富和完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党,都只有把政治追求与人民群众的利益追求一致起来,才能获得并持续拥有政治生命。我们必须走好群众路线,深入到人民群众之中,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了解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心系群众、身入群众,同群众打成一片,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凝聚起人民群众团结奋斗的伟力,为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的保证。

(作者系龙岩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副主任、三级调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