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不起眼的小村
■ 罗炳崇
说起才民村,是一处名不见经传的小村。起初因着工作的关系,每年必定“要”去好几趟,去的次数多了,和这里的人文风物熟悉起来,感情愈深,就变成时时惦记、时时“想”去了。
才民村不大,位于上杭才溪镇西北隅的一个小山包上,全村仅500多人口,是个畲族村。立在村委会门口,环目青山耸翠,绿海无边,村居错错落落散布在各处山头。以前通信不便,村里有点事情,村干部便要翻山越岭,挨家挨户去通知,颇不容易。
才民村的书记老范是个热心人,早年在广东从事建筑行业,属于“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后来投资失利,事业跌到低谷,遂决心回村干起村干部来。见过世面,经过风浪,现在的老范内心早已波澜不惊,平时见到他时,脸上总是洋溢着淡淡的笑容。
对于老范来说,村干部并非赋闲之职,自从扛起这副担子,他一刻也不敢怠慢。才民村地势较高,坡陡路窄弯急,平时走路一身土、下雨一脚泥,解决进出困难是首要问题。老范上任后,成天跑上跑下,四处呼吁,想尽办法筹集资金,将崎岖难行的黄土路改造成平坦的水泥路,村民们纷纷给他竖起大拇指。
用水紧张,原来也是困扰该村的一个大难题,特别是逢年过节,村里热闹起来了,“水荒”却尤其严重,这亦是老范心头的一个大结。有了修路的经验,老范继续不辞辛劳四处奔波,点点滴滴积累,通过几年的努力,才盼得人饮工程开工。但在挖井时,却费尽周折,先是在村前村后挖了十几处地方,均未找到水源,急得老范吃不下睡不着,头上多了几根白发,可他始终不肯放弃,经再三尝试,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村口外寻得地下水源,打了深井,并在山头建起蓄水池,抽水上山,水管入户,村民多年愁盼的大事始得梦圆。紧接着,村里建成幸福院,成为老人平时聚集休闲读书娱乐的好地方。通过村民投工投劳,建成标准化渠道1500多米,完善防洪基础设施,提高抢险应急能力,紧紧帮老百姓守住“粮袋子”。
才民村原来产业基础十分薄弱,集体收入方面基本空白,在如何发展乡村经济,增加村集体收入方面,老范可谓下足功夫。他四处考察取经,请专家到村里指导,充分听取村民意见,确定了养蜂采蜜、林下种植的产业发展方向。他们采取村委牵头、村民入股的方式,养殖了200多箱蜜蜂,首次试水就获得不错成效,蜂蜜品质优良,刚出产便被抢购一空。尝到甜头后,老范又展开拳脚,引领全村发展林下灵芝种植,他不仅自己拜师学艺,还把村干和村民培训成种植能手,利用山林优势种了五十几亩2万多株灵芝,获得了丰产。村里配套建成手工作坊,购置设备,一条龙生产灵芝茶。养蜂采蜜和灵芝种植的产业发展,使才民村集体年增收25万余元,并提供了40多个就业岗位,人均增收1万余元,有力地发挥振兴示范作用。
解决了村里的民生短板和产业发展问题,老范和村两委进而加强“村规民约”的修订和推广,经过锲而不舍的努力,村民素质提高了,谈吐文明了,垃圾入围了,家禽圈养了,整个村庄干净整洁,环境幽雅,一派祥和景象,实现“三个文明”健康和谐发展。
每次到才民村,就像回到自己的老家,处处笑脸相迎。范书记必定亲自煮上一壶灵芝茶,边请我们品尝,边用那带着浓厚客家口音的普通话,如数家珍地谈起他的养殖经、产业经。在他的言语和神情中,难以抑制对家乡的热爱,对乡村发展的自豪。
如今,老范更忙了,黝黑精瘦的脸上多了几道皱纹,他充满激情地给我们谈起心中的宏伟蓝图。虽然林下种植经济获得一定成功,但那不是最终目标,要想跳出才民、走出大山,自然要向外拓展,他胸有成竹地谋划投资果蔬基地和工业园区建设项目,收益部分将反哺乡村的发展。未来,还要发展旅游业,建设休闲基地等等,说着说着,他深邃目光穿越山冈,飞向遥远的天空......我们自然相信,才民村未来的变奏曲,必将更加绚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