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把爱国情怀倾注到不懈奋斗中
■ 向贤彪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精彩瞬间,会定格为永恒。
庆祝新中国74周年华诞,是丰盈心灵的大课,亦是登高望远的平台。这个国庆日,注定不寻常,中国人民敞开怀抱,笑迎亚洲各国体育健儿,体现出大国风范,让国人倍感自豪;这个国庆日注定喜盈门,我国体育健儿奋力拼搏、捷报频传,让鲜艳的五星红旗在亚运领奖台一次次升起,使国人备受鼓舞。我国又一次成功举办盛大国际体育赛事,让我们收获满满、感慨万千,产生与伟大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的爱国主义共鸣,更加激发起人们深沉的爱国情怀。
深沉的爱国情怀,建构在深刻的现实认知基础上。人们常说,爱国不需要理由,一个人爱国如同爱自己的父母一样。这话有一定的道理。然而,“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毛泽东语)爱国离不开朴素的感情,更需要理性的思考。对现实认识越深刻,对祖国就爱得越真挚、越深沉。74周年弹指一挥间,中国书写出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性飞跃,推动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这样的中国传奇让世界为之瞩目,这样的奋斗历程让国人豪情满怀。当人们把思绪集中于新中国走过的革命、建设、改革的光辉岁月,聚焦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油然而生的不只是骄傲与自豪,还有政治认同的增进和文化认同的升华,让我们从内心深处感受到“中国共产党能”“马克思主义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有了这样的信念,爱国之情就有了牢固的根基,报国之行就有了更加持久的动力。
深沉的爱国情怀,体现在源源不断的精神滋养上。一位作家说:“我们不是只靠吃米活着。”精神依靠像物质依靠一样,立身存世不可或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心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维系着华夏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而不懈奋斗。”为什么74年来新中国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取得“当惊世界殊”的巨大成就?无数人的殷殷爱国心,慷慨报国行,成为我们国家屹立于世界东方、我们民族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脊梁”。以科学家为例,从钱学森、朱光亚到钟杨、袁隆平,他们胸怀复兴理想,矢志科学报国,创造了一个个震惊世界的奇迹;以普通劳动者为例,从王进喜、时传祥到王继才、黄大发,他们立足平凡岗位,扛起自身责任,为祖国强盛发热发光、添砖加瓦;以革命军人为例,从“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志愿军勇士到“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当今戍边英雄......无数个身影,千万种表情,汇聚成一个时代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不管身处何方,无论何种岗位,他们因祖国而负重前行,为祖国而勇往直前,让祖国为之骄傲。爱国主义既是我们对祖国最深厚的情怀,更是激励我们奋发进取的不竭动力。心有大我,至诚报国,我们就有了“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志气、“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勇气、“弄潮儿向涛头立”的锐气,以每个人的小故事,汇聚成国家的“宏大的叙事”;以每个人的拼搏奉献,聚合起无坚不摧的磅礴伟力。
深沉的爱国情怀,展现在不懈奋斗的实际行动上。“浪是海的赤子,海是浪的依托。”在祖国的恢宏乐章中,每个人都是跳动的音符。“祖国有我”的感召、“我有祖国”的自豪,归根结底都来自我与祖国无法割舍的深厚感情。这种感情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自觉,是“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担当,是“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的奔赴,是“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的呐喊......如何把爱国之情化为报国之行,革命前辈和英模人物为我们做出了示范和榜样。对先行者最好的纪念,就是带着他们身上最好的品质,继续走下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对每个人而言,深厚的爱国情、高远的报国志,归根结底要落实到务实的报国行上。胸怀祖国、报效祖国,无须挑剔选择,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涓涓细流,汇成大海。“每个人奋斗的样子,构成了今天中国的表情和节奏。”每个人立足岗位干好本职,尽心做好每一件事,拼起来就是伟大祖国的绚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