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施跨省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为契机,我市扎实推进汀江流域综合治理——

让汀江两岸“山清水秀,鱼鸟共翔”


□ 融媒体记者 罗焕辉 通讯员 朱春苗 李永建

漫步上杭县城,眺望宽阔的汀江水面,碧绿的江水倒映着蓝天,与镶嵌在河畔的绿道相互映衬,呈现出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美景,向过往的行人展示着汀江的生态之美。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实施跨省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为契机,扎实推进汀江流域综合治理,积极改善汀江流域生态环境,流域内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明显。

2016年,在财政部、生态环境部的大力支持下,闽粤两省签订《汀江—韩江流域上下游生态补偿协议(2016—2017 年)》并延续协议至2018年;2019年,闽粤两省签订第二轮协议(2019—2021年);2022年,闽粤两省签订第三轮协议(2022—2024年)。

该协议实施期间,我市组织编制《龙岩市汀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6—2020)》《龙岩市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等,为高效开展汀江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提供方向和指引。同时,在全国率先出台《龙岩市实施河长制条例》《龙岩市长汀水土流失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龙岩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条例,逐步构建了依法治污的工作格局。

汀江(韩江)流域生态补偿工作实施以来,龙岩市深入实施养殖业治理、城乡污水垃圾治理、区域流域综合治理、河道整治与管养、环保能力建设等项目近700个,累计投入资金近40亿元,形成了以治理带动项目建设,以项目促进污染治理机制,以项目支撑全面落实水质改善目标,全方位提升汀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

此外,我市从稳固水土、涵养水源入手,实施深层次生态治理修复,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25.72万亩,水土流失率由2018年底的6.44%降至2022年的5.84%,完成新增矿山恢复治理面积8941.61亩,成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树立了紫金山体育公园、福能矿山公园煤矿博物馆等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典范。我市森林覆盖率达79.21%,位居福建第一,全方面提升汀江流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通过一体化保护和整治,截至2022年底,汀江流域36个国省控断面Ⅰ—Ⅲ类综合水质比例为100%,Ⅰ—Ⅱ类综合水质比例为50%;汀江(含韩江)流域29个省控小流域监测断面优良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达100%,Ⅰ-Ⅱ类综合水质比例为20.7%;5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和1个重要湖库(棉花滩水库)Ⅰ—Ⅲ类水质达标率均为100%。2020年11月,汀江—韩江流域跨省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入选《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举措和经验推广清单》。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汀江流域保护工作也还存在着水质巩固有待提升、系统治污仍须加强、生态补偿长效机制尚未健全等问题。“下一步,我市将以‘十四五’汀江流域‘山清水秀,鱼鸟共翔’为目标,以项目化推进工作落实机制为抓手,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深入打好汀江流域碧水攻坚行动,持续提升汀江流域水环境质量,为建设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提供坚强的水环境保障。”市生态环境局局长陈达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