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小梅:长征女红军的革命人生


长征出发前(漫画)。

□ 符维健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奇迹。在浩浩荡荡的长征队伍里,活跃着一群红军女战士的身影。

中央红军参加长征的32位女红军中有3位福建籍女战士——邓六金、吴富莲、谢小梅,被誉为“福建长征三女杰”,她们将女性和战士这两种身份完美融合在一起,为党的事业发光发热。其中,1913年初生的谢小梅是龙岩适中镇中溪村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她毕生跟随丈夫罗明,献身于党的革命事业。

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失利,被迫进行战略大转移。在长征出发前一天,谢小梅还在医院,怀里抱着尚未满月的女儿,时任中央组织部部长的李维汉忽然通知罗明:“你准备随军队行动,赶紧把你爱人接出来。”罗明意识到形势紧迫,赶紧接出谢小梅,两人商议后,决定将出生才10多天的女儿送至党校附近的一个红军家属抚养。就这样,谢小梅忍痛踏上了行军路。

1934年10月,长征开始。罗明被编入中央后勤纵队,谢小梅被编在中央机关纵队干部休养连。她脸色蜡黄,身体虚弱,连走路也摇摇晃晃,但她不要骑马,也不要别人帮背背包,靠自己的双脚顽强地跟上部队。

一天,医生傅连暲见她脸色蜡黄,担心地对她说:“不要掉队,一定要跟上队伍。掉队很危险,你千万注意呀!”在长征中掉队太危险了,掉队很可能就意味着牺牲。在前有敌人阻截,后有敌人追赶,天上有敌机扫射的情况下,谢小梅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都自己背着行李和粮食袋,紧跟队伍行军。漫漫征途,疲劳得实在走不动时,便拉着马的尾巴跟着走。

身体虚弱的谢小梅还担负着看护伤病员、收容掉队的伤病员的工作。每当到了宿营地,她与李坚真、邓六金、钟月林等同志,一起到周围寻找粮食,向群众做宣传工作,同时经常帮助伙房做饭。

遵义会议后,罗明被分配到红三军团政治部任地方工作部部长。在红军重占遵义的娄山关战斗中,罗明因抢救伤员,左手大动脉不幸被敌机扔下的炸弹弹片击中,流血过多,当时就昏了过去,被送到了干部休养连治疗休养。

在干部休养连担负看护伤病员的谢小梅没有想到,她和自己的丈夫以护理和被护理的关系在休养连里相聚。罗明的到来,使谢小梅又喜又悲。她除了完成自己的工作外,还要照顾罗明。每天行军时,她把罗明的背包拿过来,背在自己身上。一到宿营地,她烧好水,先叫罗明洗脸、烫脚。罗明身体衰弱,她总是想方设法为他搞点吃的,在没有粮食的时候,就把自己的食物都让给罗明。

罗明的伤逐渐好转。1935年4月,在贵州西部渡过了北盘江后,陈云把罗明找去,传达党中央指示,希望他和妻子一起留在贵州开展工作。谢小梅对此决定感到很突然,她深知留下的危险,不安地问罗明:“为什么不让我们随主力部队行动?”罗明解释说:“这是组织上的决定。”

就这样,罗明、谢小梅告别了生死与共的红军长征队伍。他们的命运在这里转折。在贵州,在上海,他们几经磨难,无论身陷囹圄,还是贫病交加,谢小梅始终与罗明患难与共,坚定信念,坚持革命,渡过难关。

他们从未放弃寻找党组织。“七七事变”后,谢小梅从娘家的来信中得知闽西仍有游击队在活动,罗明辗转回到闽西,以党外爱国人士的身份,进行抗日救国活动。

新中国成立后,他们在广东长期从事民族工作,将党的温暖带给各族人民。

1980年10月,党组织恢复了罗明的党籍,党龄从1925年算起。1981年又批准恢复了谢小梅的党籍,党龄从1930年算起。两位老人热泪盈眶,激动不已,他们盼望了40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1987年,罗明逝世。2006年,谢小梅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