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坑——苏区建设的模范


岭坑村地处上杭才溪与通贤交界的南山礤下,是才溪镇最北端的山村,包括岭保坑和高山、园竹山。暴动前,该村有137户711人。由于山多田少,加上地主阶级的残酷剥削压迫,人民群众生活非常艰苦,吃糠菜,盖破棉絮,穿烂衣裳。

1929年5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第二次入闽,解放了龙岩、永定县城和上杭白砂镇。才溪岭坑人民获悉后,无不欢欣鼓舞,当即由秘密农会派出李新坦与才溪的王荣光一起前往白砂与红四军联系,希望红军早日帮助才溪暴动。在此前后,地下党发展了李立瑞、李立存、李新养等人入党,而后,成立党支部。7月21日,红四军从旧县进军才溪,才溪各乡农民纷纷举旗暴动。岭坑村李通福等人都参加了才溪暴动。第二天红军在天后宫门前广场召开群众大会,号召广大劳苦大众组织起来,武装起来,打土豪分田地,建立新政权。

在红四军帮助下,岭坑村立即成立农民协会、赤卫队、少先队、儿童团、妇女会。不久,成立岭保乡苏维埃政府。

为了巩固红色政权,支援前线,岭坑人民积极生产,发展经济。李立炳等农民群众响应苏维埃政府号召,支援经济建设。并组织拥护红军委员会,村里组织拥军小组。党团员、少先队、儿童团带头为群众做义务劳动。妇女们成立了看护队。当时,李通福兄弟4人,两个兄弟都当了红军。在当年扩大红军运动中,岭坑有94人参加红军,24人参加赤卫队,13人参加游击队,6人担任交通员。新中国成立后,有35人被评定为革命烈士。

1933年前后,岭坑人民多次掀起生产运动。该村在大量青壮年男子出外当红军和出外工作的情况下,生产超过了暴动前的20%,同时还创办了消费合作社、粮食合作社和劳动合作社等。

1934年4月下旬,国民党反动派窜访才溪,岭坑人民配合才溪赤卫队奋力武装抗击,同时实行坚壁清野。同年夏天,新杭县苏机关由旧县迁到才溪。县苏的粮食调剂局也迁到岭坑,粮食仓库曾设在大坑里。岭坑人民群众担负着县粮食调剂局机关和粮食仓库的安全保卫工作及运输工作,村里专门组织了由李洪太等9人组成的保粮小组。

当时在上科王盛隆旧居和园竹山设了兵工厂。岭坑人民还要担负着兵工厂、列宁书局和县苏维埃政府等机关的给养。由于敌人的经济封锁,苏维埃区域内军民的生活必需品供应相当紧张,特别是食盐最奇缺。岭坑群众多次冒着生命危险越过敌人封锁线,深入白区千方百计搞食盐。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离开苏区,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11月4日,国民党军队八十三师侵占才溪,地主豪绅卷土重来。才溪区、乡苏维埃一部分干部、游击队和新杭县苏机关及独立营转移到障云山区,坚持游击战争。

为了防止敌人骚扰,同时确保驻障云岭县苏机关和红色交通线的安全,在岭坑村水口上、陈背田和桃坪设立了3个哨所,并配备了土炮、长筒等武器,准备随时迎击敌人。

1934年12月,省苏主席张鼎丞一行从长汀返回永定领导闽西人民开展游击战争,途经障云岭和岭坑村南山礤、桃坪,交通员李新喜、李洪太、李新垣和李新元、李新养等接头户和老党员前往南山礤联系,接受指示。园竹山群众把粮食、米菜送到南山礤,接济省苏主席张鼎丞等人。

国民党反动派侵占才溪后,对革命群众进行了疯狂的反扑,大肆进行烧、杀、抢。桃坪群众14户68人被两次移民。据不完全统计,岭坑全村被烧掉山林500多亩,被烧掉房屋8座64间,倒塌房屋59间(其中桃坪就连烧4次),被抓壮丁58人,被抢耕牛12头,被抓妇女4人、儿童1人,灭绝户5户15人,外逃3户7人,被逼嫁妇女53人,因敌人摧残饥饿病死58人,荒芜土地250多亩。但是敌人的烧、杀、抢、掠吓不倒岭坑人民,反而更引起人民群众对反动派的仇恨,更坚定了人们跟着共产党革命到底的决心。

(上杭革命基点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