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厦门做家庭“义务工”


□ 周继章

暑假前夕,儿子来电说,他的岳父母要回老家了,让我学校一放假,就动身前往厦门,他的妈妈一人忙不过来,忒需要我去“解困”。儿子的话得听,容不得我解释,也不敢怠慢,且把车费都付了。无奈在暑假前一天就收拾东西,坐车到了厦门。

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儿子儿媳要上班,两个孙女还小,大的读二年级,小的还不到二周岁正需要人带,妻子一人根本忙不过来,帮忙带孙女、做家务也是理所当然的,另一方面原因,半年不见俩孙女,加强亲情培养也是十分必要。到厦门的第二天,我就开始“上班”,搞卫生、买菜做饭、当辅导老师、送大的孙女去参加游泳、画画、舞蹈、轮滑等培训……一切都是“义务”。我跟妻子戏说:“我在做义务工,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妻子回怼:“我都接受十年的再教育了,你才几天呀。”我语塞。

每天一早起来,先是烧开水,扫地,接着做好早餐的准备,然后去菜市场“买菜”。买菜也是个技术活,每天不能买重复菜,荤素、颜色搭配要好,六口家庭,必须五菜一汤,色香味尽量好,当天尽量做到不剩菜,不浪费。我跟儿子说,我是职业是老师,擅长的是拿粉笔,不是“厨师”,煮菜没那么多的讲究,儿子笑着说,可以慢慢学,微信上多关注相关厨师的抖音,老师接受能力强呀,我真无语。

督促孙女的行为是我的“义务”,孙女虽有聪明,但做事拖拉,说她几句,她回怼你十句,性格也泼辣,一不顺心,她就耍泼起来,我想打她,但一想起以前曾打过一次,孙女就向她母亲告状,儿媳不好在我面前说,就让儿子出面“教育”我,应该以口头教育为主,切不可采用“武力”手段,棍棒教育会让孩子脾气暴躁,要注重言传身教。打不得骂不得,教育又不听,这时我真体会隔代教育的难度。唉,对孙女的教育我可是一个“失败者”,枉为一名人民老教师。我无奈呀。

辅导孙女做作业是最基本的“义务”,可以为孩子省一笔培训费,语数不成问题,关键是英语,这对我这个老头子来说,学生时候学的英语早就忘得一干二净了,书写还好,是否抄错对照起来看得懂,可对于朗读,我可是“外行”,好在儿子对我不勉强,孙女口音读得准不准,对不对,让她妈妈下班后去检查、去教。唉,恨当年没学好英语,我自卑呀。

我在厦门做家庭“义务工”,最轻松的活,就是陪孙女一起看书,做榜样,其实大孙女酷爱看书,一点也不需要费心,孙女看书起来如痴如醉,四大名著、中外童话故事,《哈利波特》、甚至柯南道尔写的探案故事也都看过,看到孙女的一张张奖状,少先队勋章,在报纸杂志发表的习作,心中感到高兴,看到二个孙女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心中感到欣慰。

家庭的“义务”活,有苦有甜,有喜有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