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等高线(外二首)


□ 杨晓松

一支汉阳造步枪,

加一柄刺刀的长度

大约一米五

这是参加红军的最低身高

那些儿郎往草鞋里塞纸

或踮起脚尖

甚至半夜里起来,

偷偷改低标准线

就为加入红军队伍

“跟着党找出路”

长汀中复村一带,

先后2000多儿郎

就是穿过这条等高线奔赴战场

到达陕北的只剩10人

回到村里的仅6人

就这样,

“红军桥”上的这条刻线

从此有了个悲壮的名字——

生命等高线

丈量生死的刻度线

丈量坚定信念的刻度线

无名烈士墓

鹅卵石堆砌成的烈士墓

没有文字,没有声音

但我分明感受到

刀与火,血与肉

喊杀声与炮弹声

交织一起的壮烈

1934年9月的那场硝烟

弥漫着整座松毛岭

也弥漫在中国革命历史的深处

我无法想象

一万余兵力的我军

是如何与数倍的敌人

血战七天七夜

松毛岭的每一寸土地

都染着战士们的鲜血

松毛岭的每一块石头

都烙着民族的伤痛

扩红树

眼前这棵樟树

老去的树身

并不茂盛的树冠

和大山里其它的树并没两样

但如果告诉你

在松毛岭保卫战中

就是这棵并不粗壮的樟树

如救护孩子的母亲一样

奋力张开手臂

揽住了飞机上投下的炸弹

用身体护住了

郭公寨前线指挥部

你的内心,还这般平静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