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涛:情系绿色 绿富共赢
□ 通讯员 陈天长 丘嘉瑞
盛夏时节,烈日炎炎。18日,笔者驱车百余里,来到长汀县四都镇大山深处的下坪山场,山风阵阵,眼前的1400多亩杉树林,密匝匝的枝叶茂盛,山场主人罗涛用手抱着一棵杉树,胸径都有40多厘米。他说,近20年的精心抚育,现在终于有了回报,心中有一种获得感。
今年45岁的罗涛,家住长汀县四都林区溪口村,父母经常把“靠山吃山”这句话挂在嘴边,在长年累月的潜移默化中,罗涛从小就对大山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他初中毕业后就外出闯荡社会,跑运输、做生意,赚了第一桶金。在村里、全乡乃至全县属于率先致富的那批人。
2002年,福建在全国率先开展了以“明晰产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为主要内容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改革就像阵阵春风,唤醒了广大林农的主人翁意识,激发了林农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林业的发展。罗涛作为大山的儿子,觉得不能辜负大山的期望,于次年,他放弃城里优渥的生活,回到老家,积极参与流转承包山场,大力植树造林,投资办厂走上了一条绿富共赢的绿色发展路。
刚开始,罗涛对林改还不是很清楚,认为林改无非就是发个证而已。通过政策宣传,他认识到林改的目的就是要使广大林农“耕者有其山,耕山有其责,务林有其利,致富有其道”。他感觉这是圆梦的机会,潜力在山、希望在山、出路在山,作为大山的儿子,他深知必须念好“山字经”,做好“林文章”。于是,他不但主动担任林改义务宣传员,而且流转林地,承包山林,以实际行动投身到林改中来。
面对着大坪山场郁郁葱葱的杉树林,罗涛说,这片山场是2006年承包流转的,当时是集体山场,杉树没人管,亩蓄积量很少,可能不到两三立方米,且林相很差。“承包后,我们进行低产林分改造,种树时,由林业部门提供技术支持,我们还到顺昌参观,到顺昌购买优质杉树苗,连续抚育了三四年,才开始有绿树成林的景象。”罗涛说。
常言道,靠山吃山必先绿山养山。罗涛改行投身林业,成为山林承包人后,便喜欢上了绿色林业这一行。凭着对林业的热爱和执着,罗涛在山林承包流转的道路上行稳致远。2015年1月,他成立长汀县涛茂林场,在四都及周边乡镇,带动乡亲,通过他出技术资金,乡亲出山林,按照三七分成,带动乡亲植树造林。罗涛扳着指头说,四都上蕉村流转700亩,竞拍县林业局世行贷款造林地1480亩,古城丁黄村900亩,新桥鸳鸯村1200余亩……10余年来承包流转1万余亩,投入资金500余万元,成为长汀全县闻名的林业大户。
罗涛在植树造林、流转承包山场的同时,注重林业精深加工,提高竹木资源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先后共投资3100万元,在麻陂工业园、古城工业园办起冠达木业有限公司、博誉木制品有限公司,年产值达1亿元,吸纳员工170多人。前几年还安置建档立卡贫困户20余人,每年纳税300余万元,实现了绿富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