堤坝和桥梁涵洞不应重建设轻管护
□ 廖志添
前段时间,我市连续强降雨,带来地表水量剧增、江河湖泊的水位上涨和流速增强,导致部分堤坝和桥梁涵洞等水利设施被冲毁,造成严重损失。究其原因,一是外因,突如其来的天灾属不可抗力。二是内因,除一些堤坝和桥梁涵洞等水利设施设计标准和建设质量先天不足外,还与这些堤坝和桥梁涵洞等设施竣工之后的管理和维护存在不足有关。
堤坝和桥梁涵洞等设施的建设属于先天,其竣工之后的管理和维护则属于后天。在建设阶段,考虑到地方财力有限,上级按照总投资或其他标准给予部分甚至大部分资金补助。而在管理和维护阶段,则是按照“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和属地原则,以地方为主出钱出力进行管理和维护。也就是说,江河湖泊所在地必须勇挑重担、具体负责好所在区域的堤坝和桥梁涵洞等的管理和维护。
据了解,一些农村存在不重视堤坝和桥梁涵洞等的管理和维护的问题,具体表现为:极个别农民把建筑垃圾以及生活垃圾往门口的小溪小河一扔了事,你一点、我一点,今天一点、明天一点,积少成多。河道长期没清理,杂草丛生、影响行洪能力。个别“勤劳者”从其他地方取土造田、在防洪堤坝与河道之间或桥梁涵洞附近耕植农作物,让河道变浅变窄。平时不管护,洪水到来就吃亏。遗弃的建筑和生活垃圾被洪水带走,杂草甚至树木被洪水连根拔起,它们一起堵塞在桥梁涵洞之前。通过长期冲刷,堤坝和桥梁涵洞的安全等级渐渐攀升到危险等级。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2022年5月23日,中办、国办印发《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从乡村振兴到乡村建设,在新阶段实现了从战略到战术的跨越,对于“三农”工作来说是极好的机遇。今后我们要多措并举,主要有:一是加强认识,改变重建设、轻管护的现象。二是密切联系群众,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发挥江河湖泊所在地最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加强宣传,普及防灾减灾知识,让堤坝和桥梁涵洞的管护工作更上一层楼。三是对于堤坝和桥梁涵洞等重大水利工程的管理和维护,如果地方财力有限或遇到自然灾害的破坏,由上级适当安排部分资金给予补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