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平法院:司法服务保障林权制度改革


近日,武平县人民法院召开线上新闻发布会,介绍司法服务保障集体林权制度改革20年的工作情况。多家媒体记者应邀在线参加。

发布会上,该院新闻发言人、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何裕锋通报了司法服务保障集体林权制度改革20年的工作情况并发布《生态审判绿皮书》,生态庭庭长林权斌发布了3起典型案例,并回答了媒体记者线上提问。

据介绍,长期以来,该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大力弘扬“敢为人先、接力奋斗”的林改首创精神,以高水平服务保障发展、高质量履行审判职责、高品质创新生态审判工作、高标准拓展司法职能的工作思路,以更大格局彰显司法担当、更实举措守护绿水青山、更新理念织密司法屏障、更实路径夯实保护体系。

该院坚决落实习近平同志关于林改重要指示精神,充分运用用益物权法治理念,主动跟进服务,保障明晰产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为主要内容的林改模式深入推进,全面护航巩固林改成果。2012年在全国林改策源地万安捷文村创办全省首家“林农法治夜校”,先后出台12份司法保障意见书,全面服务乡村振兴及林下经济发展,司法服务保障林改工作经验被编入《武平林改志》。

与此同时,该院不断健全“生态司法+”机制,推进“生态司法+河长制”,将河段管护纳入社区矫正工作内容,发出全市首份“护鱼令”,发出的《关于加强鱼类资源保护持续优化水质的司法建议》,获评2021年度全省法院十大精品司法建议。推动“生态司法+林长制”,在县林长办设立法官工作室,推进涉林纠纷诉源治理“共治、共防”格局,立牌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引来“中国最美小鸟”蓝喉蜂虎来武平筑巢。

该院还坚持以“互联网+”思维积极打造线上司法、线下服务的生态司法服务平台,在重点林区、自然保护区设立巡回生态法庭、办案点、服务站17个,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诉讼,并在世界地球日、环境日等重点节点开展主题宣传活动,持续讲好生态司法好故事,传播生态司法好声音。20年来,累计深入林区、自然保护区等宣讲生态法律政策200余场次,共发放便民联系卡、宣传材料1万余份,接受群众来访咨询4000余人次。(通讯员 陈立烽 李思福 林权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