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开启退休时光
□ 杜轩民
退休前夕,遇见熟人,总赠我“光荣退休”的祝贺。我只是满了年龄而退休,够不上功成身退,“光荣”的美誉着实让我当之有愧。不过,恳辞祝贺是件麻烦的事,说来也没必要,不如“谢谢”或“嘿嘿”应景一下,简单而有礼貌。
亲友们很关心,问我退休后有何打算的不在少数,我都回答,还没呢。这真不是搪塞,因为那时我还没有退休经验可言,尽管对未来生活有过泛泛之想,也听过他人说教,但到时究竟会怎样心里并没底,所以还是低调一点为好。
有知心朋友觉得我身体还硬朗、脑袋尚不糊涂,退休有点浪费。于是,试图找些事情给我做,让我“退而不休”,顺便也增加一点收入,但都被我谢绝了。理由很简单:我已经有了基本养老保障,并无生存压力,不想太累;我爱好广泛,不愁打发不了日子;最主要的是,我这个人不擅长“受人管”,唯恐稍不小心给别人添麻烦。况且我已经被人管了几十年,再延长,我会很辛苦。既然退休“赎”我自由身,那就安心养老过清闲日子吧。这一点,我倒是早就想好了。
退休好不好是绕不开的话题。众说纷纭、褒贬不一,现在轮到我自己去体会了。我觉得“退休好不好”的说法有点别扭,也稍显俗气,不如说“退休快乐不快乐”倒是更人性化和接地气。这个话题涉及因素诸多,细论起来会很繁。但概括来讲,在身体健康没问题、生活有保障的前提下,与个人心态密不可分。如果能保持心平气和,平稳跨过分水岭,顺利抵达人生终极阶段,在基本养老制度的保障下,调剂好退休生活,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豁达开朗,平易近人,少管闲事,日子自然会过得有滋有味,至少差不到哪里去;相反,若不能摆正心态,胸襟不够坦荡,耿耿于怀于权力没了、待遇降了、没人关心了,内心失衡导致焦躁不安,吃不香,睡不沉,乐不起来,纯粹是自己跟自己过意不去。身上弥漫着不良情绪,也很难处理好亲友及周遭关系,他人见了畏而远之。如此一来,快乐生活无从谈起,甚者伤及身体。因此,很有必要换位思考。比如:权力没了,可责任也没了;待遇降了,但无须工作也没工作压力了;没人关心了,要辩证看待、客观理解,即便是少了一点也无伤大雅,可以自己多关心自己嘛。
我的退休态度是平和、坦荡的。人都会变老,都要面临退休,只要没有特殊情况就按常规来,年龄到了,“通知”来了就走人,不要左顾右盼。至于退休待遇,组织上会落实兑现,该有的都会有,不该有的不能有。工作和资料的交接有章可循,应交代的事利利索索、简明扼要,无关紧要的事不必婆婆妈妈、杞人忧天。一声感恩,一次道别,留念而不拖沓。
退休后,我也毫不例外地全身心回归家庭,妇唱夫随、柴米油盐。不用工作又有养老金,没压力的日子一身轻松,手里还有大把自由时间。那么,我是如何让自己“空而不闲”呢?一是干家务。既然是“夫随”,妻叫我干啥就干啥,有时也主动干,我爱干净,擦桌子、拖地板是我的强项。二是泡在爱好里。我喜欢收看电视体育赛事和游泳锻炼。高水平的体育赛事我常看,奥运会和足球世界杯等更是不会错过。游泳我是每天一练,近二十年几乎风雨无阻。三是读书看报。眼前有书真富贵。贴近文字,闻到书香,心就会安静下来,天下独我。沿着作者的美妙笔触,走进一个个纷繁世界,感受一个个动人故事,时而兴奋不已,时而感伤落泪。阅读,让我领悟许多人生哲理,思想获得了升华,灵魂得到了浸润,精神变得充实而富有。当然,除了“规定动作”,我还偶尔逛逛公园,看场电影,吃碗小食,与朋友泡茶聊天,“偷得浮生半日闲”。
退休的日子一晃过去了一个多月,自我感觉是快乐无忧的,符合老年阶段应有的况味。坦言,这种收获与我的乐观心态有很大关系,也得益于亲友们的关心照顾。从大的方面讲,是我有幸赶上这个伟大的时代,更要归功于国家的繁荣发展和社会的文明进步,为老年人的生活提供了有力保障和广阔舞台。我相信,随着国家发展和社会保障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老年人的日子注定会越来越好,夕阳红的色彩更绚丽、歌声更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