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故里松柏青
□ 杨本明
连城朋口小鱼潭,开国将军杨尚儒故里。
车至朋口,折往松毛岭下蜿蜒蛇行。但见满目苍绿,翠竹青青。摇下车窗,清新空气扑鼻,前方蓝天白云。不到20分钟,转过十八盘,只见前方古木森森,浓荫匝地。停车视之,有棠树、栗树及众多阔叶绿木,还有青松、翠柏、水杉等针叶古木,有的树形弯弯如彩虹悬空,更有怀抱巨石之奇树,令人惊叹。
过水口,豁然开朗。鱼潭村牌竖立,古木下,鱼潭、张屋田、李坊三村共建、众姓同奉之安隆庵巍峨矗立。由庵往前看,蓝天丽日下,四面青山环合,中间水田成片,稻浪金黄青翠,好一派田园风光!
至村部,看展板,听介绍:鱼潭有314户、1416人,有10个姓氏。尤其宋姓,乃莆田知青上山下乡于此定居。众姓和谐共居,足证村风淳朴包容,美丽乡村宜居宜业。
直奔将军故居生琦堂。生琦堂是杨尚儒祖上生琦公于清乾隆年间所建。传统的厢廊式木结构建筑,坐西北朝东南,大门左上方悬一匾:“杨尚儒将军故居”。门前屋后翠竹青青。进门分上下厅,中间一天井,上厅左右为厢房,杨尚儒即在左厢房出生。
1929年,杨尚儒参加了鱼潭农民暴动,翌年参加红四军,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司务长、营长、团参谋长、红一军团第四师11团团长,历经一至五次反“围剿”,亲历爬雪山过草地长征。到达陕北后,参加了著名的直罗镇、东征和山城堡战役。
抗战烽烟起,历任八路军115师营长、团长、副旅长,高唱“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的战歌,在著名的平型关战役、汾离公路三战三捷等战斗中同日寇殊死搏杀。1943年9月,曾在天宝山突围战中,于弹尽粮绝时刻,毅然跳下天宝山悬崖,幸被当地乡亲救助脱险。
伴随解放战争的隆隆炮火,出任东北民主联军副旅长、副师长、东北野战军第一纵队后勤部长、参谋长;亲历解放东北、平津及华中南等战役。新中国成立后,成为首任空军后勤部长、政委,旋又跨过鸭绿江,任志愿军空军后勤部部长兼政委,兼任志愿军机场修建委员会第二副主任,在抗美援朝空中绞杀战中保供给、建机场、显身手、逞英豪。纵观杨尚儒的革命生涯,可谓身经百战:六次负伤,出生入死,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正是鱼跃龙门不再小,潭潜龙种美名扬。
驾车返程,过松毛岭,松风呼呼,如泣如诉。忽然忆起当年那场惨烈的战斗就在脚下展开。红军长征前最后的阻击战,令松毛岭永载史册。为了信仰,无数闽西子弟前仆后继,视死如归。近三万闽西子弟参加长征,仅剩两千余人到达陕北。新中国成立后,闽西苏区将星闪耀,开国将军68位,正是:风云际会,时势造英雄;沙场浴血,百战出将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