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四点发现海棠花未眠


□ 涂雅丽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拿出祭品,摆好茶杯、酒杯,斟满茶水米酒。然后含着泪站成一排,虔诚凝重,两掌合拢,深深地鞠三躬。纸钱燃烧,青烟袅袅上升。

春雨纷纷的清明,是思念的时节,也是慎终追远,知死乐生的时节。慎终追远,就是做儿孙的必须要用最谨慎的态度去治理丧事,来表达对父母深重的哀悼、深刻的怀念、无限的感恩;追远就是追思自己过世的父母祖先,丧葬以后要依礼、依时追念祭祀。

每一块青石就是一个生灵,在一年一度的呼唤中,他们沉默着。一切话语交给青烟表达,一切记忆由石碑代表。拔除杂草,默默站立就是让曾经的温情慢慢地再次靠拢。

这里躺着的是那个曾经温柔相待我们的人。清明祭扫,一年一次,山冈寂静无声,四野怅然若失,一枚松针跌落我身上。这时候有一阵风吹来,有不争气的泪顺流而下。

清明的雨是有人情味的。沾衣欲湿的杏花雨,吹醒了人们尘封的回忆。人的一生其实是不断地失去他所爱的人的过程。这种永远地失去,是每个人必经的最大的伤痛。清明的风也是有温度的。吹面不寒的杨柳风,带来了欲孝而亲不待的愧怍。人们在追忆、缅怀逝去的至亲时,又何尝不是在重新打量爱与生命。

我想到了日本电影《入殓师》,该片获得81届奥斯卡最佳外国语片。影片以独特的视角,拨动了人类美好的人性之玄。当主人公和殡葬社社长跪坐在那些逝者旁边,用温柔的手细致地为逝者清洗、梳头、化妆。从此这份看起来冰冷冷的职业,在主人公手下有了非同一般的意义。那特殊的职业竟然能够让已经冰冷的人重新焕发生机,给逝者温情的抚慰,给逝者永恒的美丽。我们震撼那送别故人时的静谧,我们震撼那内心温柔的真情相待。

野山花年复一年,开在孤寂的荒冢。茅草疯长,织成青纱,覆盖冰冷的坟头。儿孙用纸钱燃烧出温度,告慰那些已逝的先祖。温暖残存的思念,随着柱柱清香缭绕在云霄。每年清明在祭祀的时候用诚敬的心来祭祀,表达对祖先、对父母恩情的怀念。这是不忘本,也是在涵养我们厚道的存心。慎终追远是在培养孝心,这是温暖反哺,这是民德归厚。

川端康成说过:“凌晨四点钟发现海棠花未眠……如果说一朵花很美,那么我有时会不由自语到要活下去。”此刻,立于逝者身旁。逝者的面容再次栩栩如生,就像蝴蝶扇动翅膀的样子。或许每个人曾经都是蝶,都曾经在花海里扇动翅膀,寻找过自己的芬芳。现在他们飞向另一个世界,寻找独属于他们的芬芳。

活着,总囿于各种各样或大或小的俗事烦恼。于生,当感受生命的博大与喜悦。生和死皆有尊严,在身边时彼此温柔相待,离别后三柱香遥寄思念,哪怕是在依稀忽逢的梦中,也总是把彼此放在胸口温柔地相待。

海棠花未眠,手心里的那个名字是永恒的。清明,慎终追远,就是让我们和故人重新温柔相待。杏花雨千年依旧,淅淅沥沥,每一滴都温柔的滴在我们的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