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忆“公爹”


刘小飞 画

□ 刘桂平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每逢清明,我总是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唐代大诗人杜牧写的这首诗,更是会忆起那些关于清明的故事,那些逝去远在天堂的亲人——我的爷爷等。

在我们那一带地方,管爷爷叫“da”,也就是“公爹”。说起来,爷爷离开我们已经快20年了。爷爷出生在1930年,那是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生长在旧中国世代农民家庭,爷爷历经了千辛万苦活下来,成为新中国一位朴实厚道的农民。

自我懂事起,我就知道爷爷身体一直不是很好,而且很瘦弱,没办法干重体力活,只能放牛、养鸡、养鸭等,做些简单的事情。听父亲说,爷爷曾得了一场大病,整个胃都切除了。由于家里房间少,我从小便跟爷爷同睡一张床,直到中学毕业后到城里读书才没有。

记得小时候,爷爷经常帮我暖被子,提前把“火桶”放到被子里,让被子热了才让我上床。那时家里穷,难得会有一次煮猪肉吃,好不容易父亲买了一些回来,爷爷知道我不爱吃肥肉,总会挑瘦的给我吃,有时同一块肉里有肥有瘦,他便把肥的弄下来自己吃而留下瘦的给我。

爷爷是因为生病去世的。那时我刚毕业分配在偏远的地方工作,通信又不发达。父亲为了不让我分心,爷爷生病的消息一直没告诉我,我问起也只说是普通的感冒。因此,直到去世那天,我才接到家里的电话,从外地急匆匆赶回老家。

回到家已是晚上了,看到爷爷因病骨瘦如柴,安详地躺在那里,我感到万分悲痛,忍不住放声大哭。听母亲说,爷爷走的前几天,还一直念叨着我,应该是希望我回去见他最后一面吧。邻居告诉我,爷爷生前一直和他们说:“我的孙子在外面赚很多的钱,生病了不用担心花钱,药费出得起。”

听完邻居的话,我更是感到无比的伤心,我为自己没有回来看爷爷最后一眼而后悔,也为自己没有在他生病的时候带他去医院看病而感到内疚。父亲安慰我说:“爷爷是因为年龄大,器官老化,老死而去,他不会怪你的,他在天堂会一直保佑我们一家的。”

从那时起,我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努力工作,尽力为家人创造一个好的生活条件。同时也默默给自己定下一个规矩:每年的清明节都要回去扫墓,祭拜爷爷、太爷。这么多年来,我都坚持回老家扫墓,有时候还会带上妻子和孩子。自己有什么重大喜事,我都会在扫墓时悄悄告诉爷爷,让他在九泉之下放心。

今年的清明节,由于疫情的缘故,管控的需要,没有办法回老家扫墓。昨天给老家的亲友打了一个电话,告诉他们没办法回去的原因。老家人说:你们在外安心工作,不要回来了,我们会去扫好墓。我告诉老家人,一定要多烧些纸钱给我爷爷、太爷,同时要记得告诉爷爷为什么今年没有回去扫墓。

写到此时,我又一次忍不住流下眼泪。在泪眼模糊中,眼前浮现出了爷爷和蔼可亲的笑脸。他似乎在对我说:“孙儿,你安心工作吧,我在天堂过得很好。”

又是一年清明时。这几天,福州突然降温了,还下起了绵绵细雨,冷风吹过,落叶飘零。望着窗外零零星星、匆匆而过的人,我不禁感慨万千:斯人已矣,我们无法挽留。唯有放开胸怀,更好地生活,只要面朝大海,必然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