汀水悠悠清如许
□雷海红
常年生活在外边,对家乡的变化知之甚少。前些天,我逮着一个空当,回到了位于长汀大同镇的农村老家。
傍晚,我看堂叔挑着一担畚箕从我家门前走过。简单的寒暄、问候,堂叔说刚去河里捞水草回来。我感到纳闷。我说,河里不早就没有水草了吗,而且到处都是死猪、死鸭和各种垃圾。堂叔说现在不会了,被人发现往河里投垃圾抓到了要罚款。政府推行的河长制我是知道的,但前几年我在某些地方看到的好像并没有取得很大的成效。垃圾堆建在河边,有人直接把整袋的垃圾往河里扔。人们的环保意识没有得到很大的提升。对堂叔的话,我半信半疑,只有亲自去看一看才知道真假。如果是真的,那也是村民的一种福气。
傍晚,我沿着机耕道朝村中的小河走去。小河处于汀江的上游,如果上游的水源受到了污染,那么整条汀江势必污浊不堪。机耕道的两边是一个个蔬菜大棚,各种蔬菜生长旺盛。不一会儿,我就走到了河边。河边的杨树和柳树还在,树下绿草茵茵。村民在河边种了玉米、秋葵、芋头、蕃芋等作物。再看河里,河水清澈,水草丰茂。果真是堂叔说的样子。这些年我出门在外,也不知道河水什么时候变好了。突然想到小时候,我们经常在河里游泳、捞螺蛳,小河承载着我们童年的许多欢乐。20世纪90年代初,城市垃圾一车车往河里倾倒,农村养殖户在河里养了大量的蛋鸭,导致整条河的河水被污染,我们甚至不敢涉水过河。
第二天我路过一座村中的公路桥,站在桥上眺望,河流上方的拦河坝还像原来一样唱着欢快的歌谣。河水从拦河坝溢出来,形成了一条条白色的瀑布。河水一路东流,河水经过的地方,满眼的绿意。河里的水草随着水流左右摇摆,像一条条小鱼。河边的一条水渠边上,两个村妇正在浣洗衣裳,手中抡起木制的棒槌,这久违的景象,一下子让我回到了童年和少年的时光。
最让我惊叹的是,几天之后,我去了趟城里,当我站在水东桥头欣赏两边的美景的时候,我看见桥下的汀江河里,江水碧蓝,在岸边被河水淹没的台阶上,一群群的鲫鱼和白条鱼快乐地游弋着,身上的鳞片在阳光下闪耀着银光。太不可思议了,短短几年的时间,汀江又恢复了以前的样子。记得小时候,我跟邻居在这段河里捞过水草,并时不时可以抓到一些小鱼。烟雨中,渔民撑着渔排,几只鸬鹚跳下水去捉鱼,一幅江南水乡的画卷在眼前铺展。
凡此种种现象,无不表明汀江的水质得到了改善。从清澈到污浊再到清澈,这是人们从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结果,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的结果。家乡的水变清了,家乡的景变美了,我感到欣慰,我不再羞于向外地的朋友说起家乡的河流。
长汀正在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作为客家母亲河的汀江理应成为一张宣传家乡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