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平桂林地名趣考


图为漳平榉子洲公园的樟树林。

□陈龙林

桂林地处九龙江北溪中部南岸,与北岸的漳平县城驻地菁城仅一水之隔。桂林原名榉林,因榉树成林而得名。榉林的重要标志榉子洲地名虽保留延称至今,但洲内主要树种不再是榉树,而是一大片郁郁葱葱的古樟树林。

明成化六年(1470),漳平置县时统居仁、聚贤、感化、和睦、永福五里,其中居仁里为县之附郭,分为六社,即小菁社、榉林社、和坪社、九鹏社、丁坂社、华寮社。其中小菁社和榉林社分别因九龙江南北两岸盛长的草木而得名:北岸长满了葱葱菁草,故名小菁;南岸榉木成林,故名榉林。到了明万历十五年(1587),江西金溪人、名进士黄榉到漳平履任知县,为避尊者讳,“榉林”始用漳平话谐音改称“桂林”。“桂林”名称至今为430多年。

榉树,因其“榉”和“举”谐音,而我国古代科考有举人、举子之名,故种榉树有“中举”之祥瑞寓意。有趣并且有据可考的是,这个巴掌大的地方至少出了或居住7名举人以上的名人,包括1位进士蒋时馨、2位武进士刘龙标、陈展一,1位贡士黄斌、2位举人陈光骧、刘万里,1位武举人刘奏。其中刘万里为漳平最后一位举人,通往其故居怀永堂(亦称欿庐)的小巷今称为举人巷。

虽然官方把榉林社改为桂林社,但境内涉榉的小地名并没有改称。如榉子洲称法延续至今;上桂林的特教学校、教育新村一带小地名仍称为榉林头。不过,也许因为改名的原因,榉子洲乃至整个桂林已寻不到榉树踪影。叹曰:“榉林葱葱今安在?许是榉林唤桂林!”

榉子洲,古称驻龙洲,旧志载“在县东,洲多榉树,亦曰榉子洲。砂回水转,知县秦文昂于此聚石立墩台以益其高,士民称宜。工未成而去,洪水漂荡,惟存碛砾。乾隆间议建振文塔于此。”而新志载“城关古樟树林,位于桂林乡九龙江畔的榉子洲。清康熙年间所植,作为护岸和风景林”。从新旧志书记载、地名称法以及樟树年龄可以合理推断,榉子洲这块地方很早时榉树与樟树并存,但榉树多于樟树。榉林改称桂林之后,这里的榉树逐渐减少;这里开始大力人工种植樟树作为护岸风水林,榉树数量遂被樟树超越,乃至慢慢地消失。

榉树作为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虽然在曾经以榉林为地名的桂林土地上不复存在,但“无榉有樟”;樟树亦为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并在1997年经漳平市人大常委会决定为漳平的市树。榉子洲公园内这一大片古樟树林有97株,树龄大都300—500年之间,其中最古老的一株樟树王树龄迄今786年。这么集中大片的古樟树林在全国也是罕见的。2021年12月,被福建省绿化委评为首批福建最美古树群之一。1984年开辟并经多次改造提升后的榉子洲公园不仅古树参天,还有重建的振文塔与对岸的东山塔交相辉映,每天在公园里休息、唱歌、健身的人们数不胜数。

福地桂林,曾因榉树成林名“榉林”,喜誉“举人之乡”;为避知县黄榉讳改今名,榉林渐去不复返;榉衰樟旺亦幸事,市树桂冠戴在头上更是莫大荣耀。考桂林地名之变,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