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映山红

——喜读《阙硕龄诗文集》


□江剑锋


阙硕龄先生的“诗文集”出版了。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我表示热烈祝贺!

拜读阙硕龄的“诗文集”,立马被他深邃的内涵、飞扬的文采所折服;掩卷品味,更为他的人格魅力和宽广情怀所折服。

阙硕龄是永定县(区)人,厦门大学法律系就读,早年参加闽粤赣边纵闽西支队的革命活动。新中国成立后,一直从事教育事业,被教育界誉为“永远的映山红”。

阙硕龄是在迎解放、庆翻身的时代巨变中,是新中国第一代教育工作者。40多年来,在中学校园里留下艰辛的汗水。他长期在武平工作,曾任武平一中副校长、校长、校党总支书记,1988年离休,先后被评为“特级教师”“省劳动模范”“省先进工作者”。

他淡泊名利,热爱教育事业。曾经有人劝他从政,他说:“我还是搞教育好!”他在《六十初度述怀》中写道:“志在李桃唯竭力,责在社稷岂松肩。”他崇文重教,坚持育人为本、乐育英才,因而桃李满天下,学生们都非常崇敬他。难能可贵的是,他在教学之余,致力传统诗词创作,将对人生的体验、社会的观察、新生事物的赞美,用格律的形式吟唱。因而,他的诗词绝非无病呻吟和隔靴搔痒之类。他的诗词显然是有感而发,是心灵的三棱镜折射出来的光。

读阙硕龄的诗词是一种痛快淋漓的精神享受。“诗言志,歌咏言”,字里行间,充满激情。如《亭岗赋——庆贺武平一中90周年》《龙岩精神赞》《载人航天成功》《七十述怀》《水仙花》《莲》《早梅》等近200首诗词,或赞美锦绣山河,或颂扬民族精神,或讴歌租国建设的辉煌成就,或抒发教育生涯的欣慰情怀,或赞扬乡村振兴的巨大变化,这些诗词都富有时代特色,饱含着对真善美的追求。即使吟花咏月之作,也必兴怀寄意,不流凡俗,意境高远,具有清新淳朴的风格。

阙硕龄还倡导,“我历来主张老师,尤其是语文老师,要多多动笔写写诗词,记录自己辛勤耕耘的犁痕和不倦跋涉的脚印。这不仅大有益于教学,大有益于提高素质,也大大有益于陶冶情操。”他还说:“许多事例证明,只有肯下功夫又能坚持不辍,就能创造很好的成绩。”我很赞同这个观点。

今天,我阅读阙硕龄的诗词,给我启迪和教益。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诗歌创作的灵感植根于对生活的认知和人生的感悟,创作需要生活的激情情和深厚的文学功底。这些都融合在他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人生感悟之中。“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阙硕龄的诗词文正是向着这个途径迈进的。这也是我读他的“诗文集”后得到的借鉴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