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祭祖
□张文琼
正月初一祭祖,是我老家的传统,许多年来,我的父亲一直恪守。起初,我参与家族初一祭祖,是为了陪伴父亲,毕竟在老家的风俗里,初一祭祖是男人的事。如今,父亲日渐年迈,每年的正月初一清晨六点,回老家祭祖便成为我雷打不动的行程。
我的老家铁山镇外洋村,离龙岩市区也就半小时的车程。在外洋村张厝,住着我的父母亲。张厝是我的襁褓、我的摇篮、我光着脚丫捉迷藏过家家疯跑的地方。她是我永远的梦境和心灵的家园,是我一想起来就感觉温暖的地方。一踏入她的怀抱,我的心便清澈如儿时村口的龙津河水,透亮地洒满阳光。
祭祖仪式就在张厝老祠堂里举行。祠堂的供桌上摆上了“三牲”:公鸡、猪头、鲤鱼,意思是前生、今生、来生都受到祖宗的护佑。再就是炒菜、苹果、柑橘之类,饭食是米饭、年糕、米粉,以求最为丰盛。父亲说,虽然祖宗不会真的吃了这些东西,但是祖宗会看见,等于让祖宗看见儿孙的孝心,还有儿孙的富裕。
家族里最年长的伯父,先对上一年进行总结,然后简述这一次祭祖内容,然后就是敬香。在整个祭祖过程中,每个人都非常虔诚。在祭拜的时候,还要向祖宗汇报自己过去一年的日子状况,新一年的打算,让祖宗保佑。南宋大诗人陆游在名诗《示儿》中写道:“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就是表现了人们的心愿。此时,我就如同穿越时光,仿佛能感受到敦厚善良的长辈们等着、盼着、看着、笑着、满足着……我的心便安详得如同一个婴儿。
之前,父亲叮嘱我:“添酒的时候不要踢到凳子,摆筷子要放在正手位置,不要放反,磕头的时候不许嘻嘻哈哈……”我笑父亲煞有介事,仿佛真有人会来吃饭似的。父亲一脸严肃:“怎么没有?祖宗会回来吃!”我知道,父亲未必真的迷信,但在大年初一这样的日子里,他却真正地相信那些离开的父母、亲人会回家喝杯酒,吃顿饭。
人的一生,并不是以生理意义上的终结作为结束,只要还被人记得,人就没有完全消失。我们活着是因为什么呢?因为血缘而存在,也因为感情而鲜活。我知道我的血脉在这里。
祭祖结束后,族里大约三十几口人相互拜个年,大家开始放鞭炮。我总认为,只有在这祠堂大门口放炮仗,才能体会到真正的乐趣。祖先在上,我们依然是那年那月里长不大的孩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