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汀客家建筑的红色交响


□张鸿祥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遍布长汀城乡的客家祠堂庙宇,充分发挥其宏大建筑的特点,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斗争,提供了开展革命实践活动的舞台。有的成为中央红军遮风避雨的栖息之所,有的成为擘画宏伟蓝图的决策之地,有的成为苏维埃政权的办公场所,有的成为老一辈革命家的旧居,有的成为重大战役的指挥中心,有的成为救治伤病员的红军医院,有的成为红军部队后勤保障工厂。

这些客家建筑,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革命斗争,发挥了特殊的作用,奏响了一曲客家建筑的红色交响。

红军部队的栖息场所

1929年3月上旬,由党代表毛泽东、军长朱德、政治部主任陈毅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3000余官兵,首次入闽,一举解放汀州古城。汀州城里的180多座祠堂,数十座庙宇,全部提供给红四军官兵住宿。红四军这次在长汀停留17天,这些祠堂庙宇极大地改善了红四军住宿条件,使红军得到了休整,整体提高了红军部队的战斗力。

红色政权机关驻地

1.中华基督教会——中共福建省委旧址。1932年2月,闽粤赣省委第二次党的代表大会在中华基督教会的大礼堂隆重召开。“中华基督教会”成为中共福建省委的驻地。

2.汀州试院——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旧址。1932年3月18日至21日,福建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长汀县城汀州试院举行。“汀州试院”成为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机关驻地。

3.张氏家庙——福建省职工联合会旧址。1932年春,福建省总工会设在“张氏家庙”。

4.云骧阁——长汀县革命委员会旧址。1929年3月下旬,宣布成立长汀县革命委员会,驻地设于长汀县城的“云骧阁”。

5.刘氏家庙——兆征县苏维埃政府旧址。1933年9月3日,兆征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刘氏家庙召开,兆征县委、县苏维埃政府设在长汀县城的“刘氏家庙”。

6.春生公祠——长汀县苏维埃政府旧址。1930年10月,在长汀县涂坊镇赖坊村的春生公祠召开工农兵代表大会,宣布成立中共汀连县委、汀连县苏维埃政府,驻地“春生公词”。

7.如意宫——中共长汀县委诞生地。1927年9月6日,南昌起义部队帮助长汀成立中共支部,9月中旬在汀州如意宫正殿秘密召开中共长汀支部成立会议。

8.世昌公祠——汀西县委、县苏维埃政府旧址。1934年5月,根据革命斗争的需要,组建汀西县。汀西县委、县苏维埃政府设于四都红都村“世昌公祠”。

9.凝春晖祠堂——福建省委、福建省苏维埃政府驻地。由于敌人重兵“清剿”四都红色力量,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苏维埃政府从长汀四都红都村迁移至汤屋村“凝春晖祠堂”。

10.温氏公祠——福建军区驻地。1935年3月间,由于敌人的大规模“清剿”,福建军区迁至四都琉璃村,福建军区迁驻于该村的“温氏公祠”。

11.蓝氏宗祠——黄泥湖乡苏维埃政府旧址。1931年12月,成立黄泥湖乡苏维埃政府,乡苏政府驻于该村“蓝氏公祠”。

12.仪声公祠——苏维埃国家银行福建省分行、闽西工农银行驻地。1935年春,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福建省分行、闽西工农银行迁移到汤屋村“仪声公祠”。

13.君化公祠——汀东革命委员会旧址。1930年春,长汀地下党负责人王仰颜创建红色政权——汀东革命委员会。“汀东革命委员会”驻于长汀县新桥乡“君化公祠”。

重要决策之地

1.辛耕别墅——召开红四军前委扩大会,擘画苏区宏伟蓝图。1929年3月20日,毛泽东、朱德在长汀县城的“辛耕别墅”召开红四军前委扩大会。毛泽东首次擘画在闽西、赣南二十余县开辟革命根据地的宏伟蓝图。

2.中华基督教会——东路军攻打漳州会议召开地。1932年3月29日,毛泽东在长汀中华基督教堂召开攻打漳州会议。4月19日,红军攻克漳州,取得重大胜利。

3.朝斗岩“大雄宝殿”——召开反第四次“围剿”紧急会议。1932年2月18日,中共福建临时省委在长汀城郊朝斗岩大雄宝殿召开第四次反“围剿”紧急会议,作出《关于执行中央局“关于粉碎敌人第四次‘围剿’的决战前的党的紧急任务”》的决议。

战斗指挥机关

1.观寿公祠——松毛岭战斗总指挥部。从1934年9月24日到29日,红九军团和红二十四师在松毛岭保卫战中,松毛岭战斗总指挥部设于长汀县钟屋村观寿公祠。

2.育成公祠——松毛岭战斗主战场指挥部。1934年9月24日至29日,松毛岭保卫战期间,长汀县南山镇桥下村谢氏“育成公词”是松毛岭主战场指挥部。

3.汤氏宗祠——红军攻打苦竹山战斗指挥部。1930年4月20日开始,红军五次组织攻打位于长汀县四都乡土匪盘踞的苦竹山,最后彻底端掉了这个作恶多端的土匪窝子。

红军医院的医治用房

1.三个村20余座祠堂——解决医院用房燃眉之急。1931年,长汀县四都乡的红都、同仁、渔溪三个村20余座宗祠,全部无条件提供给红军总医院使用。红军总医院的医护人员达到200多人,病床位增加到2000多张,分为重伤所、轻伤所、传染病所、花疥所等。

2.万寿宫——兴办“医务学校”。1932年6月,在汀州城的万寿宫创办“中央红色医务学校”。第一期学员毕业时,朱德参加了毕业典礼。

3.客家祠堂——创办“红军看护学校”。1932年,四都红军总医院,利用客家祠堂创办了“红军看护学校”。

4.长森公祠——创办“红军制药厂”。1933年2月,福建军区为打破敌人的封锁,利用四都镇渔溪村的“长森公祠”,创办红军制药厂。

5.钟氏大围屋——“松毛岭战斗战地医院”。1934年9月,在松毛岭战斗中,南山镇中复村超坊钟氏大围屋作为红军战地医院,收治了大量红军伤病员,为革命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6.景礼公祠——“红军医院重伤所”。1932年,红军医院重伤所设于长汀县四都镇红都村大岭背“景礼公祠”。

老一辈革命家旧居

1.辛耕别墅——毛泽东、朱德旧居。1929年3月14日,毛泽东、朱德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首次入闽,毛泽东和朱德住在长汀县城的“辛耕别墅”内。

2.张氏家庙——刘少奇旧居。中华全国总工会委员长刘少奇,来到汀州视察、指导工作时,居住在长汀县城水东街的“张氏家庙”。

3.中华基督教会——周恩来旧居。1932年4月1日至5月28日,红军东路军攻打漳州期间,周恩来居住在中华基督教会,坐镇汀州开展支援攻打漳州的后勤保障工作。

4.朝经公祠——松毛岭战斗时,刘少奇居住及办公场所。朝经公祠位于长汀县南山镇桥下村。1934年9月24日到29日,松毛岭战斗期间刘少奇曾在此居住。

红军工厂及文化场所等

1.周氏家庙——红军被服厂(第一套红军军装诞生地)。1929年3月下旬,红军被服厂设于长汀县城周氏家庙,赶制4000套红军军装,红军第一次在长汀统一了军服。

2.赖氏坦元公祠——红军弹棉厂。赖氏坦元公祠位于长汀县城南大街,1929年作为中央红军的驻地及办事机构和红军弹棉厂。

3.龙岩会馆——福建省苏维埃剧团驻地。龙岩会馆位于长汀县城水东街。1932年5月,福建省苏维埃剧团设于此。

4.罗公庙——闽西彭杨军事政治学校第三分校驻地。罗公庙位于长汀县城南郊罗坊村,1931年9月,闽西彭杨军事政治学校第三分校迁到长汀罗坊“罗公庙”。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这些浸染着红色基因的客家建筑,已经成为闽西红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传承红色基因,开展党史教育的重要活动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