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宝贵历史经验中汲取力量 奋力续写社会长期稳定奇迹
□ 陈经富 潘艳芳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全面系统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呈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众多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大会总结的党百年奋斗“十个坚持”宝贵历史经验,既是对历史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的指引,是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是奋力续写社会长期稳定奇迹的关键法宝。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为实现梦想,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构建幸福安定的有序社会,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斗。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为现代意义上的社会建设创造了根本条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社会建设的有序开展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让人民摆脱贫困、尽快富裕起来,社会稳定和谐的要素得到巩固和发展。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不断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理念转变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社会稳定和谐的发展大局逐步形成。人民安居乐业、社会长期稳定,是一代代共产党人勠力同心、矢志不移奋斗的结果。
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我们看清楚了过去为什么能够成功,从奋斗的宝贵经验中我们弄明白了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在追求继续成功的道路上,唯有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坚持好、运用好、发扬好百年经验,才能奋力续写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不断开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续写社会长期稳定奇迹,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定海神针”,是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新时代坚持党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领导地位,前提在于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把党的意志和主张贯彻到社会建设实践中。重点在于发挥党委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作用,推动多方依法参与社会建设,提高引领社会、服务社会、激发社会活力的能力。关键在于创新社会建设体制,以完善党委对社会建设的领导机制、工作机制、保障机制为切入点,创造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建设模式,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道路。
续写社会长期稳定奇迹,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是历史发展的主体,是社会实践的主体。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理念,坚持和保障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的创造精神,着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要践行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群众路线,维护人民合法权益,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需要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实现发展成果人民共享的目标,不断探索、建设、完善和深化发展成果共享机制,在共享发展成果中不断增强全体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续写社会长期稳定奇迹,必须坚定制度自信和坚持制度创新。制度是定国安邦的根本,制度稳则国家稳。要善于把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优势。进一步坚定制度自信,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成功经验表明,我们所建立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科学合理,是中国巨轮不迷航不偏航的根本保证。进一步推进制度建设,既要保持现行制度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又要抓紧制定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急需的制度、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备的制度。进一步加强制度创新,定期清理制度体系中过时的、滞后的旧制度,及时出台顺应时代要求、符合发展需要、促进效能提升的新制度。
续写社会长期稳定奇迹,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公共教育资源向基层倾斜,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要促进充分就业,积极构建促进劳动者充分就业的制度和政策平台,加快实现充分就业、体面就业与和谐就业。要缩小收入差距,持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不断缩小城乡、地区、贫富差距。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思路,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要全面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统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努力实现人人身心安康、民族永续发展。
续写社会长期稳定奇迹,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社会治理创新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要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有效机制,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畅通诉求反映渠道,完善矛盾多元调处机制。要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高社会治安立体化、法治化、专业化、智能化水平,增强社会治安防控的整体性、协同性、精准性。要健全公共安全体制机制,优化国家应急管理能力体系建设,构建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要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发挥群团组织、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作者:陈经富系中共龙岩市委党校哲学与历史社会学教研部讲师;潘艳芳系中共龙岩市委改革办(政研室)财经秘书科科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