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学客家话


□ 阙楷芸

“叮当”一声,清脆的重物摔到地上打断了我的思绪。我拾起来一看,一颗光滑的白石子上有几条黑色的纹路,组合一个笑脸,让我回想起往事。

去年暑假,我接受了一个自认为十分简单的任务:学说客家话。爸爸望着我,叮嘱说:“我们客家人有句名言‘宁卖祖宗田,不忘祖宗言’。我们不能忘本,一定要会讲本地的方语——客家话。”我一直在学校里长大,爸爸后悔自己从小与我讲普通话。

为了学会客家话,爸爸要我去乡下的外婆家住一段时间。在那儿,大家都用客家话交谈,有助于我更快学会客家话。我拍拍胸说:“一定能学会的,放心吧!”我收拾好行李到外婆家住了。

外婆没上过学,不会说普通话,只会说客家话,这对我是有益的。开始,我跟着外婆忙东忙西,外婆前面还顾及我不会说客家话,十分艰难地用一半客家话、一半普通话的语言与我交流。后来,外婆就直接说客家话了,这时我感觉学说客家话没那么简单。我连基本意思都听不懂,更不用谈“说”了。我只好天天缠着外婆教我说。起初,我觉得像说天书一样好玩又好笑。一点客家话,我学了一星期,才懂点大概的意思,但怎么也说不像。这时,我才有所感悟:原来学说客家话比普通话难得多。

有一天,因为表弟哭着闹着要“八木子”。其实,我不是很明白这词的意思。为了显摆,我去问客家话一窍不通的表妹。表妹吃着薯片,说:“‘八木子’也是‘白木子’。”我听完一溜烟地跑了。我跑到小溪旁,脱了鞋袜,挽起裤脚,深一脚浅一脚地在小溪里走着,费力地寻找光滑的白石子。

天色渐暗,我用衣服把沾有泥巴的白石子包起来,飞快地往家跑。当我筋疲力尽回到家时,迎接我的却是大家的哄堂大笑。我被笑懵了,呆呆地站在原地。笑得上气不接下气的姐姐说:“傻瓜,‘八木子’是我们常吃的‘木鱼’,不是我们平时玩的做五子石的‘白石子’。”表妹笑得前俯后仰,而我只能可怜巴巴地去洗澡了。当我洗澡出来,白石子已经被大家瓜分了,但是表妹还给我留了一个笑脸型的白石子。

每当看到这白石子时,就想起我学客家话的糗事。客家话是汉语言的“活化石”,是了解客家文化的钥匙。传承客家话,守护脆弱的方言,守卫祖先留给我们的客家文化,我一定要学会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