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菊之美


□ 赵玉明

朋友送我一盆菊花。主枝上开了一朵,是绿色的乒乓菊。花叶同色,莹绿清新,美得让人挪不开眼睛。

绿菊之美,贵在颜色。七色之中,绿色是基础色。世间花朵,先叶后花者,大多是先有绿色的叶,再有缤纷的花。红花绿叶乃平常之物。物以稀为贵,一朵绿色的花,便与众不同,引人注目。

这绿菊,且不说颜色独特,花形也是绝美。圆圆的花朵,像极了乒乓球,真是不折不扣的乒乓菊。

除了颜色和花形之美,更让人惊叹的还有乒乓菊的花瓣。圆润的花朵上,一片片花瓣似迷你小漏斗。娇小灵动,仿佛是为了在清晨,将花瓣上的露球,经过针管一样的细孔,导入花蕊,滋润花朵。十几层的花瓣,从第二层开始,每一片花瓣,都精准地排列在前一层两片花瓣的中间,均匀有序,错落有致,赏花人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一片花瓣的样子。

我想起了会议结束后,拍合影照时排队的情形。摄影师一手端着相机,一手指点着人群,喊着:大家要错开排好,每个人都要露出完整的脸。乒乓菊开花时,并无人指挥,却排列得秩序井然。乒乓菊是天生的数学家,每片花瓣都计算好自己的位置,谦卑礼让,站对自己的位置,给其他同伴留下足够的空间,让每一片花瓣都不被遮挡,都能“露脸”。

而且,乒乓菊还是打包高手。侧枝上的几个花苞,黄豆般大小。被花萼包住的花瓣,暗中铆足劲儿,一天天地长大。终于,长得花萼包不住了,先开一个小口,挤出一丝花瓣。花萼一旦被挤破,其他花瓣推推搡搡,花萼全线破防,呼啦啦菊花开了。

刚开的菊花并不大,怯怯的,一小朵。边开边长,边长边开,一周的时间,终于从黄豆般大小的花蕾,怒放成一朵圆溜溜的乒乓菊。饱满圆润,生机蓬勃。那么一个小小的花骨朵,在时间的河里,开成一朵扩大了好多倍的菊花。最下层的花萼,肯定也想不到,菊花会开得这么大。原来,自己紧紧抱住的花瓣,以为是在保护,其实也是一种束缚。

菊花,我国十大名花之一。梅兰竹菊,花中四君子之一。菊花,在我国栽培已有三千余年的历史。《离骚》中“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浪漫且诗意,说明菊花与中国民族文化,早就结下不解之缘。

菊花,晋朝陶渊明独爱之。菊是隐士,爱菊,就随了菊的性情。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隐到了南山下,隐到了菊的身后。菊的悠悠芬芳,菊的傲雪凌霜,菊的高洁品性,无论隐在何处,无论隐得多深,无论隐到何时,终归是隐也隐不住的。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经过千年的风霜沉淀,依然都是咏菊的名句。不改其色,暗香悠远,风骨铮铮。

我家的阳台上,太阳花朝开暮合,金银花三五日便凋谢,兰花的花期稍长,也只能坚持大约一周。唯有菊花,算是花中之长寿花了。一朵菊花,从最初的花蕾,一层层打开,稚嫩呆萌,一圈圈长大,开得大如乒乓球,就到了菊花的巅峰时刻。鼎盛之极就是衰败之时,我想菊花应该是知道的,可畏畏缩缩不是菊的性情!

乒乓菊开到极致后,从最下层的花瓣开始失去水分。从最初的绿色,慢慢变淡,慢慢变黄。一步一步,每一步都是走的下坡路,都是走在收尽苍凉残照的路上,都是走在慷慨悲壮的路上。可是菊,无畏无惧,勇往直前,一如最初的开放。历时月余,菊花枯萎得像一团棉絮,却不肯凋落。站在14层高楼的阳台上,被冬日的风吹得摇摇晃晃,让人惨不忍睹,让人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