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平公安
“三三模式”筑牢法治生命线
□ 通讯员 张春波 潘妹英 阙云琦
多次获评“全省执法质量优秀单位”“全省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全省执法规范化建设成绩突出集体”;执法质量考评、执法工作满意率多年居全市前列;信访积案化解率达100%。这是武平县公安局推行“三三模式”当好“三员”,全力筑牢法治生命线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
11月23日,笔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武平县公安局始终以人民为中心,狠抓“制度建设、监督检查、重点工作、队伍管理”,全方位打造符合实战,又符合武平公安实际的执法模式,公安法治建设迈出了新步伐。
完善“三项机制”
当好筑牢规范执法根基的“施工员”
执法质量是公安工作生命线。武平县公安局强化单位“一把手”工程、探索制度“一体化”创新、做实政法“一盘棋”联动等,通过不断完善“三项机制”,当好筑牢规范执法根基的“施工员”。
实施规范化建设“一把手”工程,主要领导亲自挂帅主抓执法工作。为全县17个派出所聘请法律顾问,实现“一所一律师”,2016年以来律师参与成功化解涉法涉诉信访积案10件,其他信访件25件,参与调处民间纠纷30件,形成全局上下齐抓共管、共同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的良好局面。坚持重大疑难案件集体审议,为民警办案提供法制保障,为攻破重案要案提供智力支持。
不断探索制度“一体化”创新,制定接处警、受立案、执法执勤、案件办理等系列制度规范,大力推进“两统一”改革。今年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期间,该局制定《武平县公安局关于严格执行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的防范措施》《武平县公安局派出所内部执法监督规定》等15项制度规定,持续深化执法权力运行机制改革;积极探索“教科书式执法”,编写下发可操作性强的规范执法短信提示47次,实现对执法办案全要素、全流程闭环式精准管理。
在全省率先设立检察机关派驻公安局检察室,密切政法、检法、信访等部门协作,建立“一平台三机制”、全力保障中心工作,服务实战。
创新“三大载体”
当好依法履职能力提升的“组织员”
面向实战,构建法制培训大格局;着眼重点,做实考评单列大文章;聚焦“顽疾”,营造执法监督大环境,该局通过不断创新“三大载体”,当好依法履职能力提升的“组织员”。
“听完陈教授的一堂课,受益匪浅,我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内涵、实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今后执法过程中,我们将规范执法,让群众在每一起案件中感受公平正义!”今年5月,结合党史学习教育、队伍教育整顿,该局邀请厦门市委党校副教授陈国飞走进警营,开展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讲座。从端正执法理念入手,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举办系列专题讲座,组织专项考试和知识竞赛等,开展全员轮值轮训;推行每月小班培训、法制员跟班学习、旁听庭审、案例剖析评查等制度,进一步增强全警法治意识。
将执法规范化建设考评,作为年度综合考评的前置项目,推行重点办案单位强制达优、执法办案积分管理、法制员派驻等工作机制,将执法工作与民警绩效直接挂钩,最大限度引导激励民警想办案、会办案、多办案、办好案,进一步强化执法管理、保证办案质量。
以“阳光警务投诉”“检法监督数据”等执法负面清单为抓手,推进内外部、网上网下监督,从严整治六类突出执法问题。严格案件“五级把关”,把握“时度效”强化案件审核,努力消除执法风险隐患,营造执法监督清朗环境。
做优“三个中心”
当好规范执法硬件建设的“保障员”
不断做优做强涉案财物管理中心建设、执法办案中心建设、案件管理中心建设“三个中心”建设,当好规范执法硬件建设的“保障员”。
设立党委、政府主导,公检法共用的涉案财物管理中心,推行“一中心七分库”涉案财物精细化管理模式,对每件涉案物品都实行条形码认证,保证每件涉案物品都有档可查,查询必果,有效规范涉案财物管理。
高标准建设全局执法办案中心和派出所执法办案区。2019年投入100余万元,升级改造智能辅助型执法办案中心,配置智能化设备,打造“一站式”办案中心,提升办案质效。
实体化运作案件管理中心,统一接收、审查检法与其他行政机关移送的案件材料,统一移送刑事诉讼相关材料。开展受立案专项监督。2021年7月,在全省率先推行案件管理中心统一接收辩护人及代理人提交案件材料机制,与律师建立良性互动的格局,被省公安厅列为试点单位。
“我们结合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法治思想,树牢执法公正理念,全力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努力推动执法规范化和法治公安建设再上新台阶。”如何加强公安法治建设?副县长、县公安局局长李福明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