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闽西红色金融“发烧友”
□ 傅长盛
一位从事农村金融工作42年的老员工,近年来成为闽西红色历史实践探寻的“发烧友”,着实让人感到有点惊奇!但若你了解了他的生活、学习、工作经历之后,你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他的“发烧”并不意外,因为闽西红色历史已深入到他的灵魂,成为他人生价值的不可或缺部分。这个“发烧友”就是龙岩市农业发展银行党建督导员邱子祥。
邱子祥1979年11月参加农村金融工作, 为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先后参加福建农学院农村金融专修和泉州师范学院中文本科学习,先后在市县银行的8个管理岗位上工作过。在而立之年,一次偶尔的机会,他接触到家乡上杭县庐丰乡的苏维埃革命历史,立志要为弘扬红色文化做点实实在在的事,哪怕是困难重重,行程艰巨。
为宣传红色历史,弘扬革命传统,他通过积极参加文艺活动进行红色历史宣传。如2007年6月,他在福建省农发行文艺调演的山歌表演唱《红军阿哥慢慢走》;2013年6月,他在中国纪检监察学院“七一”联欢会上树叶吹奏并演唱客家山歌《哥哥出门当红军》;2019年8月,邱子祥参与策划并撰词的情景舞蹈剧《红色岁月》获全省系统文艺调演一等奖(系统华东片区二等奖);2021年“八一”前夕,他赴上杭县古田演唱参与作词的上杭客家山歌《送郎当红军》……他平时也酷爱唱客家红色山歌,还特地用树叶、笛子、葫芦丝、扬琴、萨克斯、唢呐等演奏红色山歌,同时,还创作了客家红色山歌86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客家红色山歌谜”。
近几年,邱子祥还写了10多篇关于家乡及闽西红色历史的报道和散文,如《龙井开遍映山红》《“糍粑节”的枪声》《泪祭铁嶂寨》《铁嶂山下英雄村》《故乡的路》(省级系统征文二等奖)《昔日基点村,今朝换新颜》《永远的红古田》《洞穿时空的灵魂——长汀瞻仰瞿秋白》《忠诚没有理由——项与年送信周恩来》《临江楼的秋天》等,均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
闽西是一块英雄的红土地,是中央苏区核心区域,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厚重而壮丽的篇章。由于从事系统党建工作的缘故,近三年来,邱子祥多次参观古田会议会址、才溪乡调查纪念馆、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红军入闽第一村、长汀中复长征零公里处、松毛岭战役纪念碑,后田暴动纪念馆等革命遗址,为当年闽西儿女“听党话、跟党走”“抛头颅、洒热血”的崇高精神所敬仰折服,并陷入了深深思考。
有一次,他陪同参观闽西工农银行遗址时,惊奇地看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云同志称中国红色金融先驱曹菊如为老师的题词,以及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国务院原副总理姚依林同志高度评价曹菊如一生的悼词。出于职业的敏感,他对闽西工农银行及曹菊如等人当年创办红色金融,在巩固苏区政权,打破经济封锁,发展农业生产,改善民众生活作出的积极贡献惊叹不已,从而萌发了学习红色金融文化的浓厚兴趣!经过深入挖掘和认真探寻,他先后撰写《毛泽民的闽西金融情结》《曹菊如,红色金融杰出创始人》《闽西苏区,当之无愧的共和国金融摇篮》《闽西工农银行,根据地金融创新的鲜活样本》《决战于没有硝烟的战场——闽西红色金融人的故事》《闽西苏区时期党管金融的实践和启示》《闽西工农银行的成功实践及其深远影响》《毛泽东指导解决闽西“剪刀差”问题》《闽西,苏区金融建设的成功试验田》《曹根全,没有授勋的“扁担银行”功臣》《闽西苏区金融创新故事》《试析“红色农信”的客家文化基因传承》《蛟洋农民银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最早金融机构》《从红色金融实践中吸取前行的磅礴力量》《传承红色基因,打造精神高地》《龙岩分行,打造“红土先锋”的“闽西样板”》《精心推动“红色工会”创建提档升级》《“红色”“三会一课”的实践与思考》《毛泽东合作经济闽西实践及其影响初探》等约10万字的调研文章,6篇被省部级刊物采用,14篇被市级(含)以上刊物或专题论文交流会采用。这些文章既有对闽西红色金融历史的挖掘,也有闽西红色金融创新实践的论述,更重要的是提出了闽西红色金融文化的弘扬与传承的对策,因此,他被龙岩、三明两市文化旅游局聘为客家文化特约研究员,被龙岩学院聘为业界指导老师。
“闽西苏区是当年中国共产党最早探索实践红色金融的地方,是当之无愧的共和国金融摇篮,充分挖掘闽西红色金融文化,积极传承红色金融基因,是老区金融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与担当。” 这是邱子祥常挂在口头上的话,“这片神奇的红土地养育了我,我也想尽力为宣传闽西老区苏区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