奎文书馆书香浓
□ 沈定炎
永定区堂堡镇三堡村,有座奎文书馆。书馆坐落在三堡村公王亭脚下,风景奇特,书馆后山长着几颗奇特的躺着生长的百年老樟树,至今枝繁叶茂。
书馆旁有个公王潭,是由两条来自茫荡洋大山和高陂许佳山来的小溪交汇在一起形成的一个深潭。潭水清澈见底,鱼儿游弋,书馆对面有座马鞍山,此小山犹如一匹骏马,马头饮水公王潭,就如马饮三堡溪,有人嬉称三堡村(人)又叫马三堡(人)。意思是说三堡(人)在马鞍山左右。
奎文书馆是明朝万历年间三堡开明绅士阙回溪出资所建,回溪公当时富甲一方,他在堂堡到处建有粮仓,古语“堂堡人做戏(做古事)、(马)三堡人供饭”,就是说当年堂堡人请人来做戏(做古事),阙回溪热心公益,他随便开个粮仓就足够供应堂堡所有人吃饭包括做戏的人。回溪公还积极倡导耕读文化风尚,在三堡村建奎文书馆并拿出亩产稻谷千箩的良田供读书人享用不收租金,以示鼓励。
奎文书馆迄今有近500年历史。为何当时书馆不叫回溪或三堡书馆而叫“奎文书馆”?其实取名“奎文”是沿引山东曲阜孔庙门内的“奎文阁”之名,当时曲阜府紧邻阙里街,而阙里街是三堡阙氏的发祥祖地,阙氏后人以此为豪,故书馆取名“奎文书馆”。
据史料记载,奎文书馆曾经有一位厨子赴汀州府考取功名引来邻里嬉笑,待到中榜喜报送到厨子家时,乡邻十分惊奇和钦佩。原来每有厨事余闲,那位厨子总是十分用心在窗外偷听先生讲课,厨子聪明好学、记性很好,加之勤奋用心终得功名。故有“奎文书馆连厨子也考取功名”的故事。奎文书馆直至1970年代,有来自周边乡镇合溪、虎岗、湖雷、坎市、高陂乃至龙岩、上杭、广东大埔的子弟慕名前来奎文书馆求学就读。
奎文书馆坐东向西,占地900平方米,有正堂主楼、拜亭、前堂、廊房以及独立大门。正堂高三层建筑面积约600平方米,一共九厅28间,楼上大厅设供奉孔子和文昌帝神位。其建筑风格古朴典雅,结构精致,廊房共有十六间各约5平方米的小房间,只能摆下书桌和小床,正是私塾教育“一张书桌一张床,一个书童坐书房,一个先生来点课,汪汪哇哇读一场”的耕读文化的见证。廊房窗户一律内开,窗户细小,窗台略高,寓意书童要“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古色古香的奎文书馆聚纳双溪交汇之灵气,巍巍茫荡洋大山万泉流经奎文书馆,时而宁静、时而澎湃,如同书童读书时而沉思默想,时而书声琅琅。忆当年奎文书馆走出了不少名人志士,如三堡村旅美华人阙球登(现美国加州大学教授),旅加拿大籍华人阙梅登博士和旅新加坡华人阙文修博士、堂堡镇赛智村旅美华人阙同登先生等,还有三堡村港商阙德龙(已故)和阙庆光,三堡村台胞阙诒流、赛智村台胞阙佩球(已故)、朱罗村台胞阙启春(已故)、寨下村台胞阙永华和三堡村阙树槐革命烈士等。如今的永定区堂堡镇奎文书馆历经沧桑,后经堂堡镇三堡村港商阙德龙先生捐资修建、台胞阙诒流先生捐资扩建,现已与三堡小学同处一地,1999年被永定县(区)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取名三堡小学教育馆,书馆中厅以爱国爱乡爱校为主题的图片文字分门别类陈列其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奎文书馆耕读文化浓厚、古色古香、历久弥坚。2018年再次被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